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35年2月,中央政府为"示怀远而固西陲",在阿拉善成立了西陲宣化使公署。1935年5月,在九世班禅大师的特别关注下,《西陲宣化使公署月刊》成功创刊。自公署月刊创立以后,"上以阐扬中央之意志、下以激发蒙族之忠忱",从1935年至1937年,共发行七期。"宣达中央政情、报告边疆实况"是该月刊的核心所在,为了更好地完成宣化任务,该刊共设置了十四个栏目,力求将西陲之概况全面地展现出来。《西陲宣化使公署月刊》的创办在一定程度上宣传了中央政府的相关政策,沟通了与西藏地方的关系,为民族团结和巩固国防做出了自己的贡献。月刊中包含大量的有关西藏人文、地理、历史、社会、宗教、经济等内容的相关文章,这些文章成为了研究民国时期边疆问题、汉藏民族关系、蒙藏文化传播等方面的重要资料。本文以《西陲宣化使公署月刊》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研究法,力求深度剖析其内容,试图展现出其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社会影响。论文由绪论、正文和结语三个部分组成。正文部分共分为四章。第一章,详细介绍了班禅大师"西陲宣化使"的册封过程、西陲宣化使公署的成立过程以及公署的组织结构、职能价值和裁撤等情况。第二章为本文的重点部分,详细分析了月刊所设的十四个栏目,重点介绍了"特载"、"论著"、"插图"等栏目,着力挖掘月刊眼中的西藏。除此之外,还对月刊的发文总量、作者及读者以及该月刊与《西藏班禅驻京办公处月刊》之间的关系作了分析。第三章重点介绍了九世班禅大师在回藏途中的五篇演讲及月刊中的藏文文章,尽力解析了藏文文章的内容及其存在的价值。第四章主要论述了《西陲宣化使公署月刊》在1935-1937年间的社会影响和学术价值以及月刊的不足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