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陲宣化使公署月刊》研究(1935—1937)

来源 :中央民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qiker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35年2月,中央政府为"示怀远而固西陲",在阿拉善成立了西陲宣化使公署。1935年5月,在九世班禅大师的特别关注下,《西陲宣化使公署月刊》成功创刊。自公署月刊创立以后,"上以阐扬中央之意志、下以激发蒙族之忠忱",从1935年至1937年,共发行七期。"宣达中央政情、报告边疆实况"是该月刊的核心所在,为了更好地完成宣化任务,该刊共设置了十四个栏目,力求将西陲之概况全面地展现出来。《西陲宣化使公署月刊》的创办在一定程度上宣传了中央政府的相关政策,沟通了与西藏地方的关系,为民族团结和巩固国防做出了自己的贡献。月刊中包含大量的有关西藏人文、地理、历史、社会、宗教、经济等内容的相关文章,这些文章成为了研究民国时期边疆问题、汉藏民族关系、蒙藏文化传播等方面的重要资料。本文以《西陲宣化使公署月刊》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研究法,力求深度剖析其内容,试图展现出其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社会影响。论文由绪论、正文和结语三个部分组成。正文部分共分为四章。第一章,详细介绍了班禅大师"西陲宣化使"的册封过程、西陲宣化使公署的成立过程以及公署的组织结构、职能价值和裁撤等情况。第二章为本文的重点部分,详细分析了月刊所设的十四个栏目,重点介绍了"特载"、"论著"、"插图"等栏目,着力挖掘月刊眼中的西藏。除此之外,还对月刊的发文总量、作者及读者以及该月刊与《西藏班禅驻京办公处月刊》之间的关系作了分析。第三章重点介绍了九世班禅大师在回藏途中的五篇演讲及月刊中的藏文文章,尽力解析了藏文文章的内容及其存在的价值。第四章主要论述了《西陲宣化使公署月刊》在1935-1937年间的社会影响和学术价值以及月刊的不足之处。
其他文献
为了研究内掺硅树脂乳液在水泥基材料中的防水效果及其抗氯离子侵蚀性能,设计了五种不同硅树脂乳液掺量(0、1%、2%、3%、4%)的试验对照组,并对其进行了接触角试验、毛细吸盐
中国的气象研究具有悠久的历史,历代封建王朝设立的观测机构留下了丰富的气象知识和资料,随着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西方的传教士首先来到中国,以传教、传播西方文化、科技等友
非连续性文本随着科技的发展,媒体的进步,逐渐成为重要的阅读文本形式,相应的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能力的发展与建构成为各级学校的重要的教育内容。
在会计核算中,企业自创商誉一般不入账,外购商誉才在账面上反映。许多人认为企业自创的商誉也应当入账。因此对企业商誉的性质和处理方法争议颇为激烈,尚未结果。本文试图结合虚
相对于连续性文本,非连续性文本具有信息容量更大、实用性更强等特点。在高年级,我们要引导学生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让他们从图文等文本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在课堂教学
简要介绍二氧化碳的资源化、绿色化利用技术,尤其是以二氧化碳、甲醇等为原料生产碳酸二甲酯,再以碳酸二甲酯替代剧毒的光气,绿色合成聚碳酸酯、异氰酸酯、聚氨酯、氨基甲酸
结合有机化学实验的特点和教学现状,阐述了进行微型法改革的必要性。通过加强环保思想教育、开发微型实验项目和变革实验仪器,达到从根本上减小有机实验对环境的污染、改善实验
清末民国的诸子学复兴构成了近代中国典型的“学术史事件”。通过回溯从“子学时代”到“子学复兴”之间诸子学的流变,从而把晚清民国诸子学的兴起作为“学术史事件”来分析
全面抗战时期,中国东部地区沦陷,国统区聚集着大量的难民和失业工人,如何将他们组织起来发展生产是当时社会的重要问题。中国工业合作运动就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了。1938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