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互联网的出现与普及,使数字化产品在人类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人们可以更容易地获取到数字信息。然而数字产品肆无忌惮地篡改和传播也引发了媒体作品的版权保护问题。数字水印技术,作为数字媒体版权保护的一种有效手段,已经成为多媒体信息安全领域的热点之一。但目前对鲁棒水印技术方面的研究还不是很充分,水印算法的抗几何攻击能力一直是研究的难点,尤其是作品在分发、传播过程中遭受到的扫描、剪切和旋转等攻击。此外,由于传统的数字水印算法大都是通过修改多媒体作品的空域像素或频域系数来嵌入水印信息,而这将会导致水印鲁棒性和不可感知性之间的矛盾。零水印概念的提出很好地缓解了这一矛盾,其思想是利用载体媒体信息的主要特征构造唯一识别的零水印。因此,如何寻求媒体的重要特征来构造水印是人们研究零水印技术的重点。本学位论文分别对传统数字水印和零水印两种算法进行了研究,进一步提高了算法的鲁棒性。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在分析已有算法的基础上,本论文结合离散分数随机变换的加密特性以及全息水印的抗剪切攻击性,提出了基于DFRNT和数字全息的数字水印算法,进一步提高了算法的鲁棒性以及安全性。其次,针对传统嵌入式水印算法影响作品质量的问题,本论文设计了基于对数极坐标变换的零水印算法。算法通过边缘检测技术提取出作品的重要特征来构造鲁棒水印,然后对零水印进行抗旋转攻击的对数极坐标变换,进一步提高了算法的鲁棒性。最后,由于任何一种算法都不可能抵抗所有的攻击,本论文结合数字水印和零水印算法的优点,设计了两种水印技术相结合的版权识别方案。当其中有一个算法(如数字水印算法)检测不到,则使用另一个算法(如零水印算法)进行检测,保证最大限度地提取出水印信息。实验结果表明,与改进前的数字水印算法和零水印算法相比,本学位论文提出的算法在抗攻击方面的性能均有所提高,两种技术相结合的版权识别解决方案的性能优于单纯地使用一种算法的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