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外来务工人员的择偶模式研究——以苏南地区T镇为例

来源 :南京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lin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我国正处于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社会转型过程中。期间,国民经济工业体系和支柱产业的不断壮大,乡镇企业迅速崛起,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形成了庞大的外出务工群体。而随着乡村自身的城镇化发展,农村人口不仅在城乡之间流动,而且从欠发达乡村向较发达乡镇之间的流动也日益显著。外出务工者以年青人居多,他们或正值谈婚论嫁的年龄,或刚走进婚姻,面临维护和发展新家庭的重任,加上在流入地又面临再社会化的重重阻力,因而,他们的婚恋问题凸显,成为家庭社会学研究领域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 笔者以苏南地区经济较发达的T镇的外来务工人员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调查研究的自填问卷法搜集研究资料,在社会、家庭和个人三层面相结合的理论解释框架下,利用SPSS统计软件对外来务工人员的择偶问题进行定量分析。首先,从择偶动机、择偶标准、择偶方式、择偶时间四个维度,用描述性分析和交互分析来呈现乡镇外来务工人员的择偶模式特征:然后,通过Logistic回归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了影响其择偶模式的相关性因素。结果显示,乡镇外来务工人员的择偶模式已表现出从“家庭本位”向“个人本位”的现代性迁移;其择偶模式受到个人、家庭以及流动经历等因素的综合影响,所考察的12个影响因素中:年龄、收入、外出务工时间、务工经历以及母亲受教育程度的影响力显著。
其他文献
中国人口老龄化加速发展,人口老龄化形势更加严峻,呈现出老龄化、高龄化、空巢化加速发展的三个新特征。随着社会转型、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结构的变化,传统的家庭结构日趋小型
随着“十三五”规划布局的全面展开,户籍制度改革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再次被推到了突出位置。上海作为流动人口的主要输入地,一直是我国户籍制度改革的前沿阵地。通过对
中国自20世纪末正式迈入老龄社会以来,人口老龄化和高龄化发展不断加快,加之“未富先老”的国情,国家在解决养老问题方面面临巨大挑战。进入新世纪以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养老政策
学位
明清时期,杭州府自然灾害以水灾、旱灾、风潮、山洪等为主,其主要特点是种类多、频率高、地域性和季节性明显。这些自然灾害的发生一方面与地理位置、气候、地质等自然因素密切
在农村人口大规模流动的情况下,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劳动力的需求、城市二元户籍制度的限制、农村青壮年在长期外出务工中思想观念的变化和赡养意识的弱化、农村养老保障体系
随着农村大规模劳动力向城市流动,农村留守妇女问题也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本文通过对农村留守妇女的农业生产劳动、日常生活方式、社会交往及其影响因素的各个侧面的描述与
为了提高农村基层政府的公共服务能力,有效塑造其服务者角色,近年来中央政府通过“项目制”,即以专项资金的形式向地方下拨了大量民生资金,并力图以严格的项目执行规范,推进基层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