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地区亚洲蝮属的系统发育及其地理演化

来源 :陕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piliwu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亚洲蝮属(Gloydius)是我国分布最广,数量最多的一类毒蛇,其分布范围广泛且生境差异较大,从雪山、高原、丘陵至平原,是一个高度分化、适应多种环境条件的类群。我国虽然蝮蛇资源丰富,但是对于该物种种群遗传多样性及其地理分布格局目前知之甚少。本文分别以线粒体DNA上的细胞色素b基因(Cytb)和NADH脱氢酶亚基4(ND4)基因作为分子标记,对陕西省岐山、洋县、宁陕、汉阴和安徽黄山5个不同地理种群的短尾蝮(G.brevicaudus)和陕西宝塔区的中介蝮(G.intermedius)、太白县的秦岭蝮(G.qinlingensis)以及太白和宁陕两个不同地理种群的菜花烙铁头(Trimeresurus jerdonii)Cytb和ND4基因进行了测序,对这2种基因进行了基因序列分析及其作为分子标记的比较,分别构建了单基因数据和联合基因数据的ML、NJ、MP及贝叶斯树,在此基础上,再结合秦岭地区蝮蛇的地理分布及形态特征,对陕西省境内分布的蝮蛇系统发生关系、秦岭地区蝮蛇的地理分布格局及演化原因进行了探讨,旨在为分布于陕西省境内亚洲蝮属蛇类之间的亲缘关系、秦岭地区蝮蛇的分布格局、地理演化原因与演化过程等提供基础资料。主要结果和结论如下:1.Cytb(1067bp)和ND4(819bp)基因序列的变异位点分别为259个和182个、简约信息位点为135个和144个、保守位点为808个和637个。在所获得的38条基因序列(含外群)中,Cytb基因序列有19条(10个单元型),T、C、A、G的平均含量分别为28.3%、11.3%、28.1%、32.2%;ND4基因有19条(11个单元型),T、C、A、G的平均含量分别为32.9%、12.5%、24.8%、29.8%。两种基因序列中A+T含量(56.4%、57.7%)均明显高于G+C的含量(43.5%、42.5%),其序列组成具有A+T含量高的典型特征。2.基于Cytb、ND4、Cytb和ND4联合数据集分别所构建的4种系统发生树中可知,不同地理种群的短尾蝮聚类关系是完全一致的。以ND4所构建的4种系统发生树及Cytb所构建的贝叶斯树中,不同地理种群的短尾蝮与陕西太白县咀头镇的秦岭蝮先聚成一个大枝,再与陕西宝塔区姚家坡的中介蝮共同聚合在一起。以Cytb所构建的NJ树、MP树和ML树,以及Cytb和ND4联合数据集所构建的4种系统发生树中,陕西太白县咀头镇的秦岭蝮与宝塔区姚家坡的中介蝮聚成一大枝,最后与不同地理种群的短尾蝮共同聚在一起。3.对Cytb和ND4基因序列的转换/颠换数(R值)的分析表明,R值均明显大于临界值2,2种基因序列的变异均未达到饱和状态,说明它们受进化噪音的影响较小,适合于重建系统发生树。对基因序列组成进行分析后显示,2种基因在蝰科蛇类中均存在着种内变异,可以作为研究亚洲蝮属蛇类地理分布的标记基因。4.通过对2种基因的比较,Cytb基因比ND4基因保守、进化速率较低,对重建亚洲蝮属蛇类系统发育关系来说,ND4基因明显优于Cytb基因。ND4基因在亚洲蝮属的种间遗传距离明显大于种内遗传距离,Cytb基因在亚洲蝮属蛇类的种间分支结构及聚类关系没有ND4稳定。因此,ND4基因比Cytb基因更适合于确定种间的系统发生关系。5.通过对Cytb和ND4基因序列分析及系统发生关系中聚类关系的结论,再结合地理分布、形态特征等方面综合分析后认为,秦岭蝮与短尾蝮之间的亲缘关系较近,而与中介蝮之间的亲缘关系较远。6.秦岭地区短尾蝮的地理分布格局被明显地划分为两个居群:一个居群是分布于秦岭北坡(例如,岐山五丈塬)的短尾蝮,另一个居群是分布于秦岭南坡(例如,宁陕县筒车湾、洋县华阳镇和汉阴县城关镇)的短尾蝮。7.对短尾蝮和秦岭蝮地理分布、形态特征及分子系统发生关系综合分析后认为,秦岭蝮是从短尾蝮逐渐演变而来的,它是适应于高海拔地区生活的生态替代种。
其他文献
磁电复合材料是一种新型功能材料,它集铁磁体的铁磁性和铁电体的铁电性于一体,其磁电效应是通过压电相和磁滞伸缩相的乘积效应来实现的。磁电效应是指材料在外磁场作用下产生电极化、或在外电场作用下产生诱导磁化的现象。具有磁电效应的磁电材料可以实现磁场和电场之间的相互转换。这类材料的应用大致有三个方面:分别应用铁电铁磁材料的铁电性能和铁磁性能、同时应用铁电铁磁材料的铁电性能和铁磁性能,但不利用它的磁电效应(M
先前的研究证明,壳梭孢素(fusicoccin,FC)有促进蒸腾作用、种子萌发、细胞伸长、胚芽鞘发育、叶形态发生和诱导细胞程序性死亡等效应。另有研究发现,暗和脱落酸(ABA)通过诱导保卫细胞H2O2产生促进气孔关闭,而FC通过活化质膜H+-ATPase诱导气孔开放。但时至今日尚未见FC促进气孔开放与保卫细胞H2O2变化关系的研究。本文以蚕豆为试验材料,结合运用表皮条试验方法和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技
LB(Langmuir-Blodgett)膜是一种人工制备膜,它是研究真实生物膜的有效手段,也是性能优质的新型材料。将金属离子引入LB膜中使其有特殊的导电性、磁性和量子等物理性质,这些特性使LB膜具有更广泛的潜在应用价值。金属离子主要是通过静电或配位与单分子膜发生作用,目前对金属离子与单分子膜配位作用的研究较多,但对金属离子与单分子膜间的静电作用的研究较少,且只对个别实验现象进行推测层面上的解释,
在发光材料领域,碱土铝酸盐体系发光材料在照明显示等方面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这一类发光材料可以具体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二元碱土铝酸盐,例如,长余辉荧光材料SrAl2O4:Eu2+,Dy3+,具有发光效率高、余辉时间长的特点,在夜间显示、彩色装潢、玩具业、娱乐业等方面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和市场。第二类是具有磁铁铅矿和β-Al2O3结构的六方相碱土铝酸盐,如蓝色发光材料BaMgAl10O17:Eu2+,
随着对钢铁材料、陶瓷材料、半导体材料及纳米级新材料和复合材料的不断深入发展,材料界面的作用日趋增加。晶界直接影响着材料的物理、化学、力学等性能。晶界的特性源于晶界处不同于晶体内部的结构和能量,晶界处原子的构形和能量是研究界面相关现象如晶粒生长、扩散、杂质偏析、原子迁移、晶界滑移、腐蚀、沉积、形变和断裂等行为的重要基础。因此,分析和研究晶界能和晶界结构对材料科学、冶金学、固体物理及固体化学提供重要的
拟黑多刺蚁(Polyrhachis vicina Roger)隶属于膜翅目(Hymenoptera)、蚁总科(Fomicoidea)、蚁科(Fomicidea),其多态现象和分工明确的社会性生活,决定了它高度复杂的神经系统,由于其神经系统结构相对集中,因而是研究昆虫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良好材料。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是一种自由基性质的气体,其作为生物体内一种非常重要的细胞信号分
抑郁症是由各种原因所引起的以心境低落,思维迟钝,语言行动减少为主要特征的心境障碍或情感性障碍。随着日常压力增大,抑郁症发病率也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且具有高发病率、高复发率、发病年龄逐年降低等特点。抑郁症的发生与社会环境、心理、神经生化和遗传等多方面因素有关,但抑郁症确切的病因及病理机制尚不清楚。海马是目前抑郁症研究中涉及最多的脑区。最近的研究表明兴奋性氨基酸与抑郁症的发病过程有着密切的关系,海马谷氨
近年来,随着工农业的快速发展,大量危害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化学品被不断地释放到自然环境中。越来越多的证据证实,环境中许多化学污染物可以干扰野生动物和人类的正常生理活动。研究表明,双酚A(bisphenol-A,BPA)作为环境雌激素可影响两栖动物的生长发育及繁殖,同时,酚类诱导其他动物细胞凋亡的研究也不乏报道,但有关BPA对两栖类生殖细胞凋亡的研究尚未见报道。本实验以中国林蛙(Rana chensin
视觉系统在动物通讯中占据主导地位,有关其适应进化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营严格地下洞道生活的啮齿动物,由于适应地下黑暗的生活环境,其视觉系统的形态结构、功能等在进化中表现出高度的趋同现象,如视器变小,视觉退化乃至消失等。这些特征为研究地下啮齿动物视觉系统的适应进化提供了十分理想的实验材料,也将对地下啮齿动物视觉系统适应进化机制的研究起积极促进作用。本研究以甘肃鼢鼠(Myospalax cansus)
温度作为体温调节的一个重要因素,对于动物生存来说,较其他环境因子更能产生巨大的影响。通常说来,恒温动物如哺乳动物、鸟类,在周围环境温度波动下,都能通过自主和行为调节来维持体温。大多数体温调节的生理学知识都是通过哺乳动物如老鼠的研究而知。但是想要全面的了解体温调节的机制,还需研究鱼类、两栖类、爬行类这些主要通过行为调节体温的变温动物。变温动物作为研究体温调节机制的一种模型已经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