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孝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长期以来,人们用“孝”来调节家庭关系,使敬老、尊老、养老的伦理观念扎根于家庭,风行于社会。孝文化在解决中国历史上诸多养老问题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功效,成为人们必须遵循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传统孝文化作为养老的道德准则,随着时代的发展与变迁,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孝文化在家庭养老中的功能日益弱化。家庭养老模式在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冲击下,也呈现出诸多不足之处,但在中国社会转型阶段,由于多种原因,这种基础性养老模式不可能退出历史舞台。我们需要通过各种手段和方式来弥补家庭养老的不足之处,尤其要充分发挥孝文化的积极作用,让家庭养老充分发挥其独特的作用,让老年人安度晚年,以享天伦之乐。本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着重阐述了传统孝文化的相关概念、内涵及其特征。传统孝文化内涵是不断丰富和发展的,它由“孝养”向“孝忠”、“孝治”发展,既由“善事父母”向“以孝治天下”发展,由原本的家庭伦理道德转变为社会政治思想。在这过程中传统孝文化也形成了独有的特征,如:自然性、义务性、继承性、普遍性、实践性等。第二部分重点论述了传统孝文化的发展过程。传统孝文化不是偶然产生的,它是有诸多因素作为支撑和基础的,如生殖崇拜、血缘亲情、家庭、农耕经济、宗法制度。总的来说孝文化经历了三个阶段:孝文化的形成确立与丰富时期;孝文化应用与推广时期;孝文化的反思与批判时期。第三部分主要阐释了重构家庭养老模式的现实意义,论述了家庭养老的优势和现实价值;分析了传统孝文化与家庭养老之间的关联性;以及辩证的分析了孝文化对家庭养老的影响。突出体现了传统孝文化在家庭养老当中的重要意义和独特功能。第四部分论述了重构家庭养老模式的动因以及孝文化对重构家庭养老模式的启示。最后尝试性的论述了家庭养老新模式的框架:以家庭养老作为基础;多种养老模式作为有力补充;以完善的老年社会保障体系为基本保障;以健全的法治体系为有力约束;把孝文化作为养老的道德和文化支撑。形成一个层次多功能健全的养老模式,让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