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温针灸、穴位埋线两种治疗方法对坐骨神经痛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及复发的影响,并比较二者差异,探讨针灸治疗坐骨神经痛的作用机理。为临床上本病的治疗提供一定的科学实验依据,进一步探索优化合理的治疗坐骨神经痛的方案,以获得较好的社会效益。 方法: 将符合标准的60例坐骨神经痛患者按照简单随机对照方法分为两组,每组30例。主穴选用肾俞、大肠俞、环跳、阳陵泉及疼痛明显处的阿是穴。配穴依症状在督脉、足太阳膀胱经及足少阳胆经上偱经选取,分别给予温针灸和穴位埋线治疗,1个月为1疗程:温针灸组隔日1次,穴位埋线组2周1次,连续治疗2个疗程后比较两组疗效,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疼痛变化、主要临床症状及体征、总体疗效,实验数据采用SPSS19.0进行统计分析。采用电话追踪治疗一个月后的复发情况,以评估两种疗法的远期疗效。 结果: 1.基线指标比较: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中医辨证证型、病情程度等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 2.两组患者治疗前的McGill疼痛评分各项指标均无差异(P>0.05)。 3.治疗后两组患者 McGill疼痛评分各项指标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显著改善(P<0.01)。 4.总体疗效参照《国家标准应用·中医内科疾病诊疗常规》中坐骨神经痛疗效评定标准:温针灸组临床痊愈率为53.3%,显效率为23.3%,有效率为16.6%,总有效率为93.3%;穴位埋线组临床痊愈率为43.3%,显效率为26.67%,有效率为20.0%,总有效率为90.0%。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果表明穴位埋线治疗坐骨神经痛的临床疗效与温针灸相当。 5.两组治疗后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明温针灸疗法比穴位埋线疗法更能减轻疼痛。 6.两组随访情况比较,表明穴位埋线与温针灸的远期疗效相当。 7.安全性及不良事件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检查血常规、肝功、肾功、心电图均无异常。两组治疗后均未见不良反应,表明针灸疗法的临床应用安全。 结论: 温针灸与穴位埋线均为治疗坐骨神经痛的有效方法,总体疗效无显著性差异。两者均可有效改善患者症状、体征,其中温针灸对疼痛的改善优于穴位埋线,尤其对急性发作的疼痛效果更为明显,原因可能由于温针灸的刺激量可均衡维持,而埋线间隔时间长,刺激量并不恒定。但穴位埋线操作简单,节省治疗时间,具有自身优势。两组疗法应用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患者可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做出合理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