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针灸与穴位埋线治疗坐骨神经痛的临床比较研究

来源 :广州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vic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温针灸、穴位埋线两种治疗方法对坐骨神经痛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及复发的影响,并比较二者差异,探讨针灸治疗坐骨神经痛的作用机理。为临床上本病的治疗提供一定的科学实验依据,进一步探索优化合理的治疗坐骨神经痛的方案,以获得较好的社会效益。  方法:  将符合标准的60例坐骨神经痛患者按照简单随机对照方法分为两组,每组30例。主穴选用肾俞、大肠俞、环跳、阳陵泉及疼痛明显处的阿是穴。配穴依症状在督脉、足太阳膀胱经及足少阳胆经上偱经选取,分别给予温针灸和穴位埋线治疗,1个月为1疗程:温针灸组隔日1次,穴位埋线组2周1次,连续治疗2个疗程后比较两组疗效,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疼痛变化、主要临床症状及体征、总体疗效,实验数据采用SPSS19.0进行统计分析。采用电话追踪治疗一个月后的复发情况,以评估两种疗法的远期疗效。  结果:  1.基线指标比较: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中医辨证证型、病情程度等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  2.两组患者治疗前的McGill疼痛评分各项指标均无差异(P>0.05)。  3.治疗后两组患者 McGill疼痛评分各项指标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显著改善(P<0.01)。  4.总体疗效参照《国家标准应用·中医内科疾病诊疗常规》中坐骨神经痛疗效评定标准:温针灸组临床痊愈率为53.3%,显效率为23.3%,有效率为16.6%,总有效率为93.3%;穴位埋线组临床痊愈率为43.3%,显效率为26.67%,有效率为20.0%,总有效率为90.0%。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果表明穴位埋线治疗坐骨神经痛的临床疗效与温针灸相当。  5.两组治疗后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明温针灸疗法比穴位埋线疗法更能减轻疼痛。  6.两组随访情况比较,表明穴位埋线与温针灸的远期疗效相当。  7.安全性及不良事件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检查血常规、肝功、肾功、心电图均无异常。两组治疗后均未见不良反应,表明针灸疗法的临床应用安全。  结论:  温针灸与穴位埋线均为治疗坐骨神经痛的有效方法,总体疗效无显著性差异。两者均可有效改善患者症状、体征,其中温针灸对疼痛的改善优于穴位埋线,尤其对急性发作的疼痛效果更为明显,原因可能由于温针灸的刺激量可均衡维持,而埋线间隔时间长,刺激量并不恒定。但穴位埋线操作简单,节省治疗时间,具有自身优势。两组疗法应用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患者可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做出合理选择。
其他文献
目的:通过收集病例,观察分析中药熏眼联合更昔洛韦眼用凝胶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HSK)属上皮型的临床疗效-中医临床辨证属肝经风热型,研究治疗前后患者眼部症状、总体治疗
目的:观察化癥扶正汤联合化疗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中医证候、卡氏评分(Karnofsky performance status scale,KPS评分)、肺癌治疗功能评价表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