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信用风险是最难规避的金融风险之一,是始终困扰金融机构的主要问题。近几年中,信用衍生工具是国际金融市场上产生的最重要的金融创新工具之一,它是继贷款出售、银团贷款和信贷资产证券化等传统意义上的信用风险转移工具而发展起来的金融创新产品,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传统信用风险管理的弊端,旨在有效控制信用风险,弥补信贷市场的缺陷。通过使用信用衍生工具,可以让银行更灵活地控制收益与风险,有效避免风险的过度集中,增加资产组合的多样性,因此信用衍生工具这一新兴业务受到各大银行的广泛关注。 良好的信用衍生工具可以使银行体系和金融市场双赢,一方面有助于银行体系稳健发展,另一方面也有利于金融市场的丰富活跃。对银行信贷的需求以及信用风险管理的客观要求决定了信用衍生工具市场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最近几年信用衍生工具在国际市场上迅速发展的势头以及在国际学术界出现的频率已经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明——信用衍生工具受关注的程度越来越高。我们已经看到并且可以预期信用衍生工具必将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然而,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我们应该注意信用衍生工具也存在诸多风险,对金融稳定会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它扩大了信用风险影响的范围,改变了原有金融体系的风险配置方式,将金融安全网体系扩展到了其他的金融部门;将信用风险与放款人分离,这可能会带来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不利于金融稳定;很多投资者对其风险的认知程度和管理能力有限,为金融稳定埋下了隐患;风险转移使得决策者、监管者和参与者很难在长期跟踪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的流动,难以及时发现风险集中问题等等。 目前,我国银行业正处于转轨时期,各大国有商业银行以及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情况不佳:不良资产数额巨大、风险控制能力欠缺,他们对信用风险管理技术的研究大多还局限在确定信贷风险评价指标和简单定量分析的原始阶段。因此,将国际先进的信用风险管理技术应用于我国金融机构的实践中,对加强我国信用风险管理,提高我国金融机构的竞争力,保障我国金融稳定具有重要意义。信用衍生工具的出现对于我国薄弱的信用风险管理而言是一剂良药,信用衍生工具的引入也是指日可待,那么为了控制信用衍生工具的风险,防止金融机构不规范地利用该工具,维持金融市场的稳定,我国监管当局必须要先行一步,规划整个的监管框架,为信用衍生工具的引入做好充分准备。而目前我国在这一新型衍生工具的监管方面可以说是一片空白,所以应该及早研究国际组织、发达国家和地区对信用衍生工具市场的监管,为我国设计信用衍生工具市场的监管框架提供借鉴和参考。 在这样的背景下,探寻这种崭新的信用风险管理思想及方式,研究比较国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