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死刑案件质量保障机制是一个立足于立法、司法层面的综合性机制。笔者通过对目前我国现存的死刑案件质量保障机制的研究,结合立法现状和司法实践,对现存保障机制是否发挥作用、发挥哪些作用以及存在价值和意义进行分析,总结目前我国现有的死刑案件质量保证机制中存在的问题。在分析问题的同时,探讨国外的经典机制的可借鉴性,提出适合我国的死刑案件质量保障机制构建的完善建议。本文主要分为三个部分,一是对死刑案件质量保障机制的基础理论分析,二是死刑案件质量保障机制的现状和缺陷,三是完善对策。第一部分是对死刑案件质量保障机制做基础理论分析,对死刑案件质量保障机制的内涵做出界定,强调该保障机制系统化和以质量保障为前提,中立性为主。同时,笔者认为,支撑死刑案件质量保障机制的理论——ISO质量管理理论取自管理学,将管理学的基础理论与死刑案件的质量保障相联系,使得死刑案件质量保障机制的完善具备创新性和系统性,同时不失刑事诉讼法学的理论性,这是论文的创新点之一;另一个创新之处在于,死刑案件质量保障机制的全面性。较以往的理论研究相比,不但涉及立法机制,而且深入检察工作和审判工作,由此使得机制的构建更为完整,形成一个全面的,能够保障死刑案件质量和实现控制死刑适用的保障机制。笔者将研究重点集中在对死刑案件质量保障机制的完善对策上,在设立案件质量保障中心的基础上,以管理学中的ISO质量管理理论为理论基点,设定质量目标为首。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包括立法机制、检察工作机制、审判机制。立法机制中有完善死刑案件辩护制度、重构死刑案件证据及证明机制、健全死刑案件复核机制、合理规范死刑案件执行机制四个机制;检察工作机制包括完善受理案件前的引导侦查取证机制、建立死刑案件质量内部审核机制和死刑案件质量保障激励机制;审判工作机制主要结合人民法院审理死刑案件的工作实践,利用人民法院的审判现实,建立以人员分类管理为核心,总结出适合目前我国人民法院审理死刑案件的工作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