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辽宁省是我国重要的矿业大省和重工业基地,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历史悠久、强度高、规模大。高强度的矿产资源开发,极大地推动我省经济快速发展。但是,矿山地质环境问题也越来越多,危害越来越重。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因采矿活动造成采空塌陷、地下水疏干、地质地貌景观破坏等问题,已严重危害矿区人民正常的生产生活,制约了当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鼓励合理利用地质环境,保护和改善生态地质环境,加强管理,一直是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问题。本文详细论述辽宁省矿山地质环境现状,深入剖析其成因;在全面了解辽宁省矿山环境管理现状的基础上,通过借鉴国外矿山环境管理的成功经验,提出了辽宁省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的防治措施’。目前我国矿山环境问题较多,突出表现在五个方面:一是采矿活动破坏了大量土地资源、损毁植被,据不完全统计我省矿山开采占用破坏土地面积6674.6km2;二是严重破坏自然景观和旅游资源;三是矿山开采中废气、废渣、废水污染问题突出;四是引发大规模地质灾害,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五是坡坏水均衡系统,导致区域地下水位下降。深入分析导致上述矿山环境地质问题突出的主要原因包括如下五个方面:自然地质环境复杂而又不断恶化,辽宁省地域广阔,地质环境背景及气候条件多样,为地质环境恶化提供先决条件;矿产资源开发过分追求经济效益,缺乏基本环保观念,给矿山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破坏;矿山企业的生产技术低下、设备落后,致使矿产资源的开发的利用率低,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严重;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不健全,执法的力度不够,矿业管理的微观无序和宏观失控使矿业管理的相应法规得不到贯彻执行;矿山企业负担沉重,环保投资短缺,矿山复垦率低。面对辽宁省复杂而不断恶化的矿山地质环境,辽宁省政府及矿产资源主管理积极行动,不断加强管理。几年来在推进法制建设、开展矿山地质环境调查;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矿山公园建设、保护矿业遗迹等方面不断推行新的政策措施,取得了相应的成效。但总体我省的矿山地质环境状况并未得到根本性的扭转,从各类管理措施及其成效上仍存在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管理体制、机制尚不健全;法律法规体系有待完善;执法力度有待加强;矿山治理资金短缺;科研机构不完善等诸多问题。放眼世界,在发达国家的矿山环境管理中,形成了一套从中央政府、地方政府(省、州)到矿山企业相互合作、成龙配套的管理和政策法规体系及自觉遵守和自愿进行环境保护的气氛。在发达国家已经运行良好,取得良效益的矿业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保证金和财务担保制度、矿地生态恢复和土地复垦制度、环境许可证制度和环境监督和检查制度等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措施借得我们学习借鉴。通过学习、研究国内外先进的管理经验,结全本省实际,本文提出适合本省的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措施:积极推进规划编制工作完善规划体系;全面贯彻落实矿山地质环境调查评价制度、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制度、矿山地质环境监测制度、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制度、矿山地质环境监督管理制度等各项矿山地质环境管理制度;加大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力度;推进矿山地质环境的规范管理,加快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结构调整,限制对生态环境有较大影响的矿产资源开发;鼓励开展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科学技术研究。矿山环境治理是任重而道远的工作,政府出台有效的措施,矿山企业和相关部门积极配合,为促进矿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夯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资源基础提供探索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