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30-40年代田汉、夏衍戏剧创作的现实精神比较

来源 :四川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ahyangqi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国现代话剧史上,田汉与夏衍都是举足轻重而又个性独特的剧作家。在田汉长达四十多年的话剧创作历程中,一直徘徊于政治与文学之中,经历了政治与文学的“二元论”与文学服务于政治的“一元论”的曲折创作历程与思想历程。夏衍虽然一直注重文学的社会功用,在现实主义话剧创作中耕耘,但也经历了话剧的艺术性与现实性相纠结的复杂历程。然而在经历长时间的探索与沉淀后,二人又都各自走向了艺术与政治完美融合的戏剧创作历程。本文试图对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田汉、夏衍戏剧创作的现实精神进行比较,突出二者在话剧创作艺术上的相同与独特之处,看出二人话剧创作的得与失。本文由绪论、正文、结语三个部分组成。绪论部分分别对田汉、夏衍的话剧创作与活动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梳理、总结。从而得出了本文的创新点与研究意义。正文部分由五章构成:第一章对“现实精神”进行了定义,对“社会真实性”与“现实针对性”、“人性”与“阶级性”进行了区分。具有“现实精神”的作品,要以人类的生活实际与思想实际为基础,表现符合时代的社会真实,并表现对“人”的关怀与尊重。第二章从个人经历、社会背景的角度对田汉、夏衍戏剧作品的艺术渊源进行了探析。田汉早年的艰辛生活、曲折的情感经历与留日期间受到的影响,导致田汉戏剧创作自始至终都体现着戏剧对现实精神的遵从。而夏衍则受到早年的贫困生活与日本左翼文学思潮的影响,所以其戏剧一直在体现现实的领域中耕耘。第三章主要论述在左翼激进思潮的影响下田汉、夏衍应时剧作呈现出的对“现实精神”的追求。田汉的剧作呈现出一种革命的狂欢,以工农的阶级斗争与民族解放运动为创作主题,而夏衍在民族解放运动外则注重社会黑暗的揭露。田汉多表现阶级性的人,而夏衍则塑造社会性的人,人物呈现出个性化的特征。但总体来看,这一时期他们的剧作都表现出艺术上的贫乏,情节模式化,这就呈现出违背“现实精神”的“失真”。第四章论述抗战烽火下田汉、夏衍戏剧的现实追求。这一时期他们都能在一定程度上,跳出激进的漩涡,创作出的艺术与现实相融合的戏剧作品。本章分别从戏剧题材、戏剧人物、情节结构、戏剧氛围出发,解析二人戏剧创作的现实追求。田汉的话剧在以现实为基础的同时,一定程度上呈现出对其前期的浪漫性的回归。夏衍的剧作则保持着现实性与生活化的艺术特性。第五章论述田汉、夏衍三四十年代戏剧的艺术风格。田汉的戏剧在表现现实的同时弥漫着诗人的感伤,夏衍的戏剧则表现出一种属于革命者的忧愁。结语在全文的基础上,再次概括了本文的核心观点。指出田汉、夏衍对比研究的意义,并提出了本文不足之处。
其他文献
为了激发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文章从教师的人格魅力、教师课堂的吸引力、教师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增强学生学习自信心等七个方面对数学教师如何提升小
短节距绕组可以改善电机性能,并已广泛运用于双层绕组中,而单层绕组中还很少涉及和使用,本文主要介绍短节距在三相异步电机单层绕组中的运用.
目的:探讨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误诊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误诊的28例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资料,总结其误诊原因。结果:在28例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无胸痛和胸
2018年,依托于互联网的网络综艺新媒体依赖度更强,社交化倾向更为突出。本研究将网络综艺定义为:以互联网视频网站为首发播出渠道,以网民为主要受众,从制作、播出、反馈三个
为了培养学生的合唱意识、激发合唱兴趣、培养合唱能力,文章提出小学低段音乐教学中合唱教学的渗透策略,即引导音乐聆听,培养合唱意识;借助音乐游戏,激发合唱兴趣;组织巧编歌
英语作业评价方式应多样性,应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采用不同的评价方式如双轨评价、评语式评价和家长参与式评价等方式能提高学生完成英语作业的兴趣,从而能主动地完成作业。并
文章首先分析了高职院校数控铣削编程工艺与操作课程教学现状,其次探讨了高职院校数控铣削编程工艺与操作课程教学模式,包括研究整合课程资源,合理分配教学任务;研究制定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