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国现代话剧史上,田汉与夏衍都是举足轻重而又个性独特的剧作家。在田汉长达四十多年的话剧创作历程中,一直徘徊于政治与文学之中,经历了政治与文学的“二元论”与文学服务于政治的“一元论”的曲折创作历程与思想历程。夏衍虽然一直注重文学的社会功用,在现实主义话剧创作中耕耘,但也经历了话剧的艺术性与现实性相纠结的复杂历程。然而在经历长时间的探索与沉淀后,二人又都各自走向了艺术与政治完美融合的戏剧创作历程。本文试图对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田汉、夏衍戏剧创作的现实精神进行比较,突出二者在话剧创作艺术上的相同与独特之处,看出二人话剧创作的得与失。本文由绪论、正文、结语三个部分组成。绪论部分分别对田汉、夏衍的话剧创作与活动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梳理、总结。从而得出了本文的创新点与研究意义。正文部分由五章构成:第一章对“现实精神”进行了定义,对“社会真实性”与“现实针对性”、“人性”与“阶级性”进行了区分。具有“现实精神”的作品,要以人类的生活实际与思想实际为基础,表现符合时代的社会真实,并表现对“人”的关怀与尊重。第二章从个人经历、社会背景的角度对田汉、夏衍戏剧作品的艺术渊源进行了探析。田汉早年的艰辛生活、曲折的情感经历与留日期间受到的影响,导致田汉戏剧创作自始至终都体现着戏剧对现实精神的遵从。而夏衍则受到早年的贫困生活与日本左翼文学思潮的影响,所以其戏剧一直在体现现实的领域中耕耘。第三章主要论述在左翼激进思潮的影响下田汉、夏衍应时剧作呈现出的对“现实精神”的追求。田汉的剧作呈现出一种革命的狂欢,以工农的阶级斗争与民族解放运动为创作主题,而夏衍在民族解放运动外则注重社会黑暗的揭露。田汉多表现阶级性的人,而夏衍则塑造社会性的人,人物呈现出个性化的特征。但总体来看,这一时期他们的剧作都表现出艺术上的贫乏,情节模式化,这就呈现出违背“现实精神”的“失真”。第四章论述抗战烽火下田汉、夏衍戏剧的现实追求。这一时期他们都能在一定程度上,跳出激进的漩涡,创作出的艺术与现实相融合的戏剧作品。本章分别从戏剧题材、戏剧人物、情节结构、戏剧氛围出发,解析二人戏剧创作的现实追求。田汉的话剧在以现实为基础的同时,一定程度上呈现出对其前期的浪漫性的回归。夏衍的剧作则保持着现实性与生活化的艺术特性。第五章论述田汉、夏衍三四十年代戏剧的艺术风格。田汉的戏剧在表现现实的同时弥漫着诗人的感伤,夏衍的戏剧则表现出一种属于革命者的忧愁。结语在全文的基础上,再次概括了本文的核心观点。指出田汉、夏衍对比研究的意义,并提出了本文不足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