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体育专业大学生是我国学校体育教师,社会体育指导员,乃至国家体育管理机构的人才资源库,是我国体育事业实现和谐、全面、健康发展的生力军。然而,体育从业群体的社会认同度还相对较低,他们的自身素质是这一境况的重要影响因素。马克思曾说过,“个人怎样表现自己的生活,他们自己也就怎样”。一个人的综合素质与其生活方式又密切联系。对体育专业大学生群体的生活方式进行探讨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一定时期的生活方式具有鲜明的时代背景性,二十一世纪是人类进入信息时代的新纪元,在此社会背景下,无论是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活动,还是人们之间的交往、文化娱乐都面临着深刻的变革和不断的重建。网络环境为体育专业大学生良好生活方式的培养与引导创造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法和逻辑推理法,对网络环境下体育专业大学生的生活方式现状进行相关调查,并在此基础上为体育专业大学生科学文明健康生活方式的培养与引导提出设想。研究表明,网络环境下体育专业大学生生活方式的现状呈现着以下特征:一、在学习生活方式方面,网络环境所提供的丰富学习资源并没为他们的学习充分利用;相反,缺乏节制的网络活动给他们的学习带来不同程度的冲击;网络平台并没有为这一群体与老师的沟通、交流带来实质性的变化;网络技术在课堂教学,尤其是术科教学上的运用还有很大的拓展空间。二、在消费生活方式方面,体育专业大学生群体的网络活动消费对他们的消费结构带来了很大的冲击,导致了消费结构的不合理。三、在人际交往生活方式方面,网络环境拓宽了体育专业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圈子,但除了“网络聊天”之外的其他网络交往形式或平台还有很大的利用空间。“网恋”对体育专业大学生群体人际交往生活方式的负面影响超过了一般大学生群体。四、对体育专业的闲暇生活方式来说,网络为体育专业大学生提供了丰富的闲暇生活内容,但网络游戏和电子竞技对这一群体的负面影响不容忽视。五、网络环境对体育专业大学生群体产生的影响具有群体差异性、影响媒介的差异性、影响机制的差异性和影响结果的差异性等特点。在相关对策方面,本文提出了“体育专业大学生科学文明健康生活方式”的培养与引导体系,为这一群体的学习生活方式、消费生活方式、人际交往生活方式和闲暇生活方式如何体现科学性、文明性和健康性提出了具体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