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传感器网络中分簇优化算法的研究

来源 :电子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ffyz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微机电系统的迅速发展,传感器网络作为一种以采集数据的技术手段,无论在军事领域还是民用领域都受到了越来越多关注。无线传感器网络由大量集成有传感、数据处理单元和无线通信模块的微小节点组成,通过自组织方式构成网络,可以将所在周边环境信息通过网络传感及时有效地传输到信息接收端,以提高传感器监测面积和性能,可以被广泛地应用于国防军事、国家安全、环境监测、交通管理、医疗卫生、制造业、反恐抗灾等领域。然而,由于传感器节点依靠电池供给能量,而又不易对如此众多的节点更换电池,网络生存期就成为了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关键性能指标之一。在目前的研究中,分簇算法被认为是进行高效的能量管理,延长网络生存期的最有效的途径之一。本文从分簇算法的角度进行探讨,主要在以下三个方面做出了有益的尝试:第一,论述了传感器网络区别于其它无线网络(如Ad-Hoc)的一些特点,对现有的分簇算法,包括平面路由算法和分簇路由算法进行了分析,综述了它们的优点以及性能上的一些不足,为设计新的分簇路由算法奠定基础。第二,为了延长网络生存期,提高能量的使用效率,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分簇路由算法――基于时延的分簇算法。该算法在组簇期间根据节点的剩余能量信息,为其设置不同的簇头通告时延,力求通过尽可能少的控制信息高效地完成组簇的任务;并且,该算法还能保证簇头的均匀分布,使网络尽可能达到负载均衡,并进一步地提高能量的使用效率。第三,在节点密度较大的传感器网络中,传感器节点的监测范围相互重叠会导致大量冗余数据的产生;冗余数据不仅增加了网络的能量消耗,还可能导致无线信道中冲突的频繁发生,更降低了能量使用效率。本文提出了k邻居的休眠算法,通过在尽可能保证原有覆盖率的情况下,合理安排一部分节点进入休眠状态,从而减少冗余数据的产生,延长了网络生存期。本文最后对所做的工作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一些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其他文献
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增强的频谱效率,传输速率等的要求,LTE-Advanced在LTE的基础上不断演进,包括下行波束赋形、增强的SRS接收机信道和噪声估计在内的一系列物理层新技术被引入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移动通信技术取得了很大的进步,目前的组网形式已经从单一网络向多种网络共同组网发展,任何人可以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同任何人进行任何形式的通信是通信技术
目前,智能手机的普及和可穿戴设备的兴起使移动互联网技术得到了飞速的发展,用户对于移动接入互联网的需求越来越高。WLAN(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无线局域网)作为一种
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信号质量决定了信号设计性能与实际接收性能之间的差距,与传统的信号质量评估不同,新的信号质量评估体系综合了信号时域、频域、相关域和调制域特性。信号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安全意识的提高,视频监控传输系统开始从传统的模拟化、本地化的监控传输系统逐渐演变为全数字化的、多级联网化的、综合化的、宽带化的多业务传输交换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