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窄带成像技术(Narrow Band Imaging NBI)与色素内镜分别对常规内镜下发现的胃内可疑病灶进行观察和评价,从而比较窄带成像及色素内镜对早期胃癌诊断精确度的差异。方法:对自2008年6月至2008年10月期间于我院行胃镜检查的患者,凡常规内镜下发现可疑早期癌变者,分别行NBI及靛胭脂染色,并于放大内镜下观察粘膜微细结构的变化,初步评价病变的性质,内镜下留取活检标本送病理,对于行手术治疗或内镜下治疗的患者随访术后病理。在受检者中,共有46例患者入选本研究,年龄在25-80岁之间,平均年龄56-52岁,其中男性29例,女性17例。根据病理结果对窄带成像技术(NBI)与色素内镜在早期胃癌诊断率方面进行比较评价,得出结论。结果:在所有接受胃镜检查的患者中,常规内镜检查发现可疑病灶46例,病理共诊断早期胃癌13例(其中4例局限于粘膜层,9例局限于粘膜下层);其中表面凹陷型(Ⅱc型)10例,表面隆起型(Ⅱa型)1例,Ⅱa+Ⅱc型2例;按病理类型分类,中分化腺癌5例,低分化腺癌8例。NBI模式下共诊断早期癌灶15例,靛胭脂染色判断为早期癌灶14例;NBI染色早期胃癌内镜诊断率符合率、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91.3%、96.8%、80.0%,阳性率、阴性率、假阳性率、假阴性率分别为92.31%、90.91%、9.09%、7.69%。靛胭脂染色后内镜诊断符合率、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84.7%、90.6%、71.4%。阳性率、阴性率、假阳性率、假阴性率分别为76.92%、87.88%、12.12%、23.08%。NBI与靛胭脂染色相比,0.05<P<0.75,在对早期胃癌内镜诊断率符合率、敏感性、特异性方面并无明显的统计学差异。结论:NBI与靛胭脂染色相比,在显示腺管结构方面,两者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而NBI在显示胃粘膜微血管结构方面优于靛胭脂染色,NBI结和放大内镜可清晰的观察粘膜微血管及腺管结构的变化,NBI染色早期胃癌内镜诊断率符合率、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91.3%、96.8%、80.0%;靛胭脂染色后内镜诊断符合率、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84.7%、90.6%、71.4%。NBI与靛胭脂染色比较统计学分析(0.5<P<0.75),即NBI在早期胃癌诊断方面与色素内镜相比无明显的差异。我们认为NBI尚不能取代传统的靛胭脂染色技术,但NBI操作简便,增加内镜检查的机动性,作为色素内镜的补充式内镜检查应用前景极为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