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尝试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骆越地区现有的考古出土器物、墓葬、考古调查和民族调查等资料进行一个初步的整理和分析,探讨骆越地区青铜时代文化内涵、文化分期、社会性质及其与周边地区青铜文化的联系。文章首先回顾以往学者对骆越名称解释、族源、地理位置、青铜器研究、与西瓯的关系、与周边地区青铜文化的关系、社会性质、宗教和墓葬等问题的研究。其次是根据目前所收集到的骆越地区出土青铜器、陶器、玉器、石器和墓葬等资料,在分类研究的基础上,探讨骆越青铜文化的特点。其三,本文将骆越青铜文化分为三期,第一期为商至西周时期,第二期为春秋时期,第三期在战国至汉初时期,并根据其文化特点将骆越地区的青铜文化分为两个类型,即桂西南地区类型和越南东山文化类型。最后,文章总结了骆越地区青铜文化的特征,即骆越文化已出现了的铸铜石范,铸铜业的发展已有一定水平;陶器由夹砂陶向泥质陶发展,夹砂陶的纹饰由绳纹、弦纹、篮纹和方格纹等发展为几何印纹、刻划纹、锥刺纹等;土坑墓和岩洞葬并存是骆越地区墓葬的特色。骆越青铜文化经历了萌芽、发展、鼎盛和衰落四个时期,其萌芽期是商至西周时期,发展期是春秋时期,鼎盛期是战国至汉初期,衰落期是汉代中后期至东汉时期。文章根据出土器物、墓葬等资料分析了骆越的族属、社会结构、发展状况、宗教信仰等。骆越属百越族系,在青铜时代已出现了社会分层,可能出现了一定规模的宗教祭祀礼仪,其社会发展阶段已经进入了早期国家形态阶段。从出土遗物和墓葬来看,骆越青铜文化与其近邻的西瓯青铜文化和云南地区的青铜文化、远距离的楚地青铜文化和中原地区的青铜文化存在着密切联系。骆越还可能与东南亚地区和太平洋岛屿上的南岛语族族群有一定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