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国多元化的宗教市场中,基督教作为外来宗教,已成为最具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宗教派别。基督之所以能迅速兴起与当今中国转型的社会环境息息相关。本研究以基督信仰动态的归信路径为逻辑线索,分析环境、危机、探问、会遇、互动、投身与结果这七个归信环节在转型的社会背景下如何展开实践。研究发现,前四个环节构成了信仰的产生路径:社会转型引发的社会环境的变化、传统信仰文化的失效、传统社会关系的弱化为基督教进入中国宗教市场创造了契机;因转型诱发的危机风险、压力挫折刺激了困境中的人们转向宗教领域以寻求物质帮助与精神慰藉;基督信仰文化以及教会文化与中国文化上的相通性,为基督教的传播增添了文化力量;以差序格局为基础的人际网络关系使熟人传教的概率大大增加,为基督信仰在与大众的会遇过程中增添了亲近感和信任感。而后三个环节则构成信仰的内在化路径,是信仰产生后基督教继续传播的后果呈现:一方面,通过“神迹”等特殊的神秘体验、投身参与到宗教仪式等集体活动中,因传统共同体解构而消散的信任感与归属感在对神灵的依赖中、对宗教团体的依靠中重新收获;另一方面,归信的历程直接带来了归信者个体在价值观念、行为举止上的转变。基督教不但抓住了转型带来的传播契机,而且也积极采纳本土化的策略,在进行自我变通,以减少基督信仰文化与中国世俗思想和风俗文化之间的距离感。此外,基督信仰体系本身也有其传播优势,如教义体系比较简单易懂、教规教律也不严苛繁琐。概言之,基督信仰在利用转型的现实环境得以盛行的同时,也针对中国的社会现状不断地进行自我变通,从而更扩大和加深了传播的广度和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