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滥用公司机会的法律规制

来源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mzsy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2005年修订后的公司法,增加了禁止滥用公司机会的规定。此项规定吸收借鉴了各国公司法的先进立法成果,完善了公司法关于忠实义务的相关制度。但纵观此次关于滥用公司机会的规定,比较注重对公司机会原则的表达,而缺乏对规制滥用公司机会行为的体系化构建,导致立法的缺漏和相关制度的缺失,缺乏可操作性。   针对这些不足,本文首先通过基本理论研究的方式,对公司机会规则与竞业禁止等相关制度进行区分和比较,从而论证了公司机会规则独立存在的必要性与合理性,并指出,公司机会作为一种新的财产类型,可以被纳入无形财产的范畴,公司对其享有的权利具有期待权的属性,是一种新型的期待权。其次,本文在查阅大量资料的基础上,运用比较法学的研究方法,通过对外国公司机会规则法律制度演进的介绍和评析,提炼出了公司机会规则法律制度的内容应当包括禁止滥用公司机会的义务主体、公司机会的认定标准、公司机会规则的例外及抗辩事由和救济制度这几个方面;最后,针对公司机会规则应有的制度内容,结合我国的实际,分别得出了以下结论:在我国,禁止滥用公司机会的义务主体应当包括公司的董事、高级管理人员、监事和控股股东;公司机会应当定义为公司上述主体在任职期间获得的,基于管理者忠实义务必须向公司披露的,与公司经营活动密切相关的各种机会;上述义务主体可在符合程序条件的情况下对特定的公司机会予以利用;对被滥用其机会的公司而言,可通过行使归入权和损害赔偿请求权救济。此外,应通过司法解释的方式,对该规则予以明确或完善,以增强法律的确定性及操作性。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美国法律输出的目的是降低美国法律主体在国外的法律适用成本,确立、强化其在国际竞争中的比较优势,并在当地或者在全球范围内,使美国利益以一种可以预见的方式得到持久的保护。
民事程序选择权是当事人在民事诉讼中的一项重要权利,突出体现了当事人的主体性和自我责任性,有利于当事人程序主体性理念的确立。趁着民事诉讼法修订的契机,我们是否可以将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各国间的竞争实质上已成为高新技术的竞争。发展高新技术以及快速有效地实现科技成果转化,需要大力发展科技中介服务业,发挥其在科技创新过程中的
《菊花》是约翰.斯坦贝克短篇小说中体现其卓越文学成就的一篇力作。本文从构成小说要素中的环境、象征、人物等方面解读其女主人公———爱丽莎.艾伦的心理成长过程,探讨其
思想政治教育是政治性、思想性、时代性、动态性较强的一项工作,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更是关系到新时期大学生的发展状态和发展方向,关系到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然而在大学生思想政
20世纪7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与区域一体化成为并行不悖的两大潮流。尤其是冷战结束之后,在第二次区域经济合作浪潮的推动下,区域一体化出现了新的发展形式,最明显的体现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