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脊椎动物的端脑(大脑)与小脑在运动功能方面共同起着重要作用。一直以来,端脑与小脑如何协作引起学者们的兴趣,而有关两者的纤维联系尚未定论,尤其直接纤维联系极其欠缺。前人电刺激哺乳动物的小脑皮质后,在端脑的海马结构(?Hippocampal formation,HF?)?出现两种电波,他们认为出现的长波可能为小脑皮质向海马结构的间接投射,短波为直接投射。然而近十几年来,仅报道在幼年哺乳动物上发现关于端脑向小脑的直接投射,而有关成年哺乳动物的这种投射几乎没有。随后学者们也在禽类上发现海马结构向小脑的直接投射,这对于研究哺乳动物小脑与端脑在生理功能上的联系有着重要的价值。然而目前对于小脑向海马结构的直接投射的研究还处于初步阶段,尚待完善。因此,本试验以粤禽黄鸡为试验动物,应用HRP逆行示踪法和溃变电镜顺行示踪法对这一问题进行系统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将40%辣根过氧化物酶?(?Horseradish peroxidase,HRP?)?注射到鸡左侧端脑海马结构的旁海马内侧区?(?APHm?),示踪小脑与海马结构的直接纤维联系及其路径,结果发现左端脑副高纹状体?(?HA?)、新纹状体?(?N?)、古纹状体腹侧部和背侧部?(?Av和Ad?)、外侧隔核?(?SL?),右端脑海马结构APHm和外侧隔核,双侧间脑浅小细胞核?(?SPC?),同侧间脑圆下核?(?SRt?)?和中脑蔡氏区?(?AVT?)?均出现标记神经元;双侧间脑卵圆核?(?OV?)、圆核?(?ROT?)、三角核?(?T?)?和丘脑背内侧前核?(?DMA?),中脑红核?(?Ru?)和红核周网状结构?(?FRM?)?均出现标记终末;小脑第Ⅰ~Ⅹ叶皮质的浦肯野细胞层中的均出现标记细胞和标记终末。2.制备单电极,预试验选择电凝损毁小脑时的最佳通电时间及电压。试验采取电凝损毁鸡小脑第Ⅵ叶皮质,7天后灌注取脑。取材损毁对侧端脑前部Hp和APHm,中部隔核、Hp、APHm和HA,后部Hp、APHm,同侧端脑中部隔核、Hp、APHm和HA做透射电镜观察。结果发现所有部位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溃变,溃变终末大部分以泡沫变性和轻微水肿变性为主;溃变纤维大部分可见髓鞘分层解散。初步观察结果损毁对侧出现的溃变纤维和终末数量比同侧多,隔核出现的溃变纤维最多,APHm出现的溃变终末最多,HA仅见少量溃变终末且溃变程度最低。上述结果表明,禽类小脑与海马结构之间确实存在直接投射,这种投射的主要发生部位在海马结构APHm与小脑的浦肯野细胞层之间,其投射方式具有双侧性但以交叉投射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