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对文化传承的重视,展览建筑日益受到关注,展览空间的展示形式向高新型化和多元化发展,被赋予了新的定义与意义。设计模式由单纯的空间营造转向以“人”的行为模式及空间感受为主。随着前来博物馆或美术馆参观展览的参观者人数的增加,对其研究也更具有现实意义。本研究以博物馆空间为研究对象,运用类型化、空间句法以及追迹观察的研究方法对博物馆的公共空间和展览空间进行实地调研,分析空间与参观者行为的关联性。首先,研究者从类型化的角度将展览空间布局分为三种类型,从传统的单线序列布局到多线序列布局再到混合多线式布局,进而通过空间句法的可视图分析不同空间的视觉效果,探讨在观展过程中不同空间所扮演的基本功能属性。研究中把参观者的行为作为主要调查研究,对博物馆公共空间和展览空间的空间特征进行分析,运用追迹观察的研究方法,记录参观者在其中的轨迹和行为,从而研究空间与参观者行为之间的关联性。研究总结出公共空间设计的四个方向,即强调大尺度空间的聚集效应,将强调参观者作为展览空间的一个组成部分,变换展览方式以增强交通空间的吸引力,以及结合休憩空间展开设计。在展览空间中将其分为四种空间类型:互动空间、观影空间、场景模拟空间和普通展示空间,研究每种空间的特色与空间和行为关联性。最后文章结合实际方案进行优化分析,依据前文研究成果从功能、公共空间和展览空间三个方面对展览空间进行优化,从而总结展览建筑空间设计五大原则:功能复合原则、空间可变原则、趣味性原则、互动性原则和体验性原则。本研究为现有的展览建筑提供了空间优化改进建议,同时为展览类建筑设计提供相关的理论指导,以期对展览建筑创作实践及工程建设产生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