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行为解析的展览建筑空间设计方法研究

来源 :合肥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miwis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对文化传承的重视,展览建筑日益受到关注,展览空间的展示形式向高新型化和多元化发展,被赋予了新的定义与意义。设计模式由单纯的空间营造转向以“人”的行为模式及空间感受为主。随着前来博物馆或美术馆参观展览的参观者人数的增加,对其研究也更具有现实意义。本研究以博物馆空间为研究对象,运用类型化、空间句法以及追迹观察的研究方法对博物馆的公共空间和展览空间进行实地调研,分析空间与参观者行为的关联性。首先,研究者从类型化的角度将展览空间布局分为三种类型,从传统的单线序列布局到多线序列布局再到混合多线式布局,进而通过空间句法的可视图分析不同空间的视觉效果,探讨在观展过程中不同空间所扮演的基本功能属性。研究中把参观者的行为作为主要调查研究,对博物馆公共空间和展览空间的空间特征进行分析,运用追迹观察的研究方法,记录参观者在其中的轨迹和行为,从而研究空间与参观者行为之间的关联性。研究总结出公共空间设计的四个方向,即强调大尺度空间的聚集效应,将强调参观者作为展览空间的一个组成部分,变换展览方式以增强交通空间的吸引力,以及结合休憩空间展开设计。在展览空间中将其分为四种空间类型:互动空间、观影空间、场景模拟空间和普通展示空间,研究每种空间的特色与空间和行为关联性。最后文章结合实际方案进行优化分析,依据前文研究成果从功能、公共空间和展览空间三个方面对展览空间进行优化,从而总结展览建筑空间设计五大原则:功能复合原则、空间可变原则、趣味性原则、互动性原则和体验性原则。本研究为现有的展览建筑提供了空间优化改进建议,同时为展览类建筑设计提供相关的理论指导,以期对展览建筑创作实践及工程建设产生指导意义。
其他文献
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建设和城市规模不断加大,建筑与交通的关系越来越密切,然而城市化带来了人口的增加也同时加剧了交通的压力,城市和交通的问题日益凸显。商业建筑在城
實踐中的營造智慧——福建傳統大木匠師技藝搶救性研究》是教育部博士點基金項目“南方發達地區傳統建築工藝搶救性研究”的子課題.本文完全建立在大量實地調查和匠師訪談的
全球化推动了世界各国的信息、文化交流,建筑思想、理论层出不穷,呈现百花争鸣的态势。学习什么,怎样学习,成为当代建筑师共同思考的话题。针对当今国内建筑设计界关注表象多过发
目前,我国对历史文化名镇非常重视,从保护、发展研究方向上作了大量的工作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对于未被列入历史文化名镇以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区周边的环境,特别是周边的小
学位
伴随着城市的进步和发展,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已经不光局限于基本居住功能的满足,而逐渐开始追求生活品质的提高,居住区公共空间的环境情况是生活品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效能
中国已全面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如何处理大量老年人口的养老问题是整个社会关注的焦点。在不同的养老模式中,居家养老模式既符合中国传统的养老观念,又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老
西北干旱地区生态系统的结构比较简单,自我调节能力很弱,受损后自我恢复不易,生态系统非常脆弱。目前西北干旱地区城镇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极为突出。在这种形势下,西北干旱
“休息”,是人们在城市公共空间中必不可少的、也是最为常见的一种行为,因而如何创造美好的公共休息环境空间,如何设计人性化的公共休息设施,是本论文的研究方向。如果把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