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维化学指纹法对原油量化鉴别的研究

来源 :大连海事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rd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地球资源的全方位利用,国内外海域逐渐出现了大批量的石油开采活动,海上石油泄漏事故发生的概率也急剧上升。因此,对泄漏的石油进行细化研究、寻找高效快速的油指纹鉴别方法对分析溢油种类和来源有着重要的意义。溢油种类鉴别技术在近几年来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就目前情况而言,鉴别技术大部分是定性分析,由研究人员根据油品的油指纹谱图进行对比判定,众所周知,定性分析主要依靠的是研究人员的判断,极其容易受主观臆断所影响,具有局限性,界限模糊不清。定量分析的技术方法出现的主要问题是:变量种类匮乏,模型建立不够系统等。本研究为解决相关问题,从原油油品的几个代表特性出发,以点至面,建立一个完整的多维化学指纹综合模型,旨在高效的鉴别中东与非中东原油。本文以8种中东原油、8种非中东原油共16种油样作为研究对象,考察了所有油样风化前后的油品特性,对正构烷烃的n-C 16~n-C35进行主成分分析,n-C16-n-C20累积解释贡献率达91.8%。运用恒波长同步荧光法,在△λ=30nm下对油样进行谱图扫描,原油均在380±2nm、332±2nm、280±2nm、302±2nm四个特定波长下有荧光特征峰。分别以正构烷烃五个主成分特征值、280±2nm、302±2nm、332±2nm、380±2nm波长下四个荧光特征值以及镍钒值作为变量分别建立三种Fisher判别模型,三种模型训练集的正确率分别为81.25%、81.25%、68.75%,选用风化30天后油样作为验证,验证集准确率分别为87.5%、75%、75%。分析正确率,总结局限性,建立多维化学指纹鉴别模型,采用变量循环筛选法,穷取变量所有组合,交叉对比数据,优中选优,最终确定第一主成分(n-C16~n-C18和n-C27~n-C29)、第四主成分(n-C22和 n-C31)、332±2nm、380±2nm波长下的特征值以及Ni/V值作为变量,此时的变量组合正确率较高,最终模型训练集的正确率为100%,验证集正确率可达到93.75%,鉴别原油的准确率达到了有效提高。
其他文献
金属亲和性,即金属与金属间的相互作用,就是指在含有IB族金属的金属配合物中,由于金属离子之间的亲金属吸引而产生的一种非共价相互作用,这种相互作用拉近了金属与金属间的距
本文选择以1957年的刘介梅忘本回头大讨论为例,以刘介梅本人的命运发展为线索,与大讨论的发生相结合。从典型人物的选择、典型人物的塑造、以及典型人物的推广等几个方面来分
近年来,随着刺参养殖业的飞速发展,出现了刺参成活率低、生长迟缓、免疫力降低等一系列问题,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严重制约了该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海洋红酵母因具有营养丰富
近年来,由于氧化石墨烯优异的生物相容性,研究者对氧化石墨烯与生物质的研究越来越多,也是氧化石墨烯渗透入人们生活的每个领域。本课题利用层层自组装原理,基于氧化石墨烯,以三种聚电解质作为缓冲,以模型益生菌——酿酒酵母为例,为真核细胞仿制六层人工孢子外壳。人工孢子外壳对酿酒酵母在酸性环境中的储存和在4%的高盐环境中的生长有良好的保护作用。外壳在不需要人工处理的情况下,当处于酵母细胞适宜生长的环境中时,外
我们研究如下分数阶Laplace问题正解的多重性:(?)其中10,使得 BN(2δ0)(?)其中,BN(r)={x∈RN||x|0且δ
设p为素数,G为有限p群.c(G)(简记为c)表示G的幂零类,Zi(G)表示G的上中心群列的第i项.众所周知,极大类p群是一类重要的p群.本文从极大类p群的性质出发,引进了一个新的概念,即UCC(c)群,其定义如下:称G为UCC(c)群,若对所有的1≤i≤c-1均有Zi(G)/Zi-1(G)循环不难看出,UCC(c)群的中心循环.当UCC(c)群G的阶为pc+1时,G为极大类p群.因此UCC(c)
广泛应用于现代煤化工行业的流化床气化技术,因操作温度低,产生的粗合成气中有较多可燃物含量较高的飞灰。现有的粗合成气脱除飞灰的工艺有很大的弊端,且飞灰脱除和利用是分
炭气凝胶在吸附、储能和超高温隔热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尤其是超高温隔热应用对其提出了迫切需求。然而,炭气凝胶的制备周期较长,成本较高,本征强度较低等问题制约着炭
加拿大一枝黄花(Solidago canadensis L.)原产于北美地区,20世纪30年代将其作为观赏花卉引入我国上海、南京等地,20世纪80年代迅速蔓延扩散,逸生至野外,成为一种恶性杂草,破
煤矿复杂作业环境下人机物的实时定位是确保安全生产以及实现煤矿事故应急救援的必要前提。传统的井下有源定位技术依赖目标携带的标签等定位设备,事故发生后,由于人员携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