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坯连铸动态轻压下位置的确定

来源 :广西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inchPi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连铸坯凝固末端轻压下技术是改善连铸坯内部质量的有效办法之一,已在国外的许多钢厂得到广泛应用,并取得了明显的冶金效果。攀钢在其新建的大方坯连铸机上引进了VAI(奥钢联)的凝固末端轻压下技术,于2003年9月投产,攀钢是国内第一个大方坯(280mm×380mm)连铸采用轻压下技术的厂家。包钢也即将引进连铸坯轻压下技术。由于技术保密的缘故,轻压下参数的确定及模型的建立对攀钢和包钢来说都是一个“黑箱”。本文的目的就是确定大方坯连铸轻压下位置,为探索大方坯连铸轻压下技术提供理论依据。连铸坯轻压下工艺是在铸坯的凝固末端施加压力以改善铸坯内部质量缺陷,如中心偏析和疏松。本文针对包钢大方坯连铸高碳钢的实际情况,运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对铸坯的凝固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确定连铸坯凝固终点的位置和轻压下区间,为包钢大方坯连铸轻压下数值模拟提供理论依据。建立凝固传热模型,用Marc有限元软件进行热传导计算。根据包钢大方坯连铸的工艺条件,分别对材质为U71Mn、断面尺寸为280mm×380mm和280mm×325mm,材质为45钢、断面尺寸为280mm×380mm和280mm×325mm的连铸坯在拉速0.65m/min、过热度25℃;拉速0.70m/min、过热度15℃;拉速0.70 m/min、过热度25℃;拉速0.70m/min、过热度35℃;拉速0.75 m/min、过热度25℃五种典型工况下进行热传导模拟计算。通过计算,可以确定铸坯凝固末端位置,进而确定压下区间。模拟计算结果与包钢现场红外测温仪测温的结果对比,相对误差在5%以内,说明模拟计算结果具有可靠性和实用性,模型可为轻压下提供凝固工艺参数。分析了凝固传热过程中各项工艺参数的变化对铸坯凝固进程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提高浇注温度和增大拉坯速度都将延缓铸坯的凝固进程。表现为:过热度和拉速增加,出结晶器坯壳厚度减小、铸坯表面温度增加、凝固坯壳厚度增长减慢、铸坯液相穴拉长、凝固终点位置下移。在热传导计算的基础上,对连铸大方坯进行了热应力计算。为进一步将凝固传热模型和轻压下模型耦合在一起,分析连铸坯在轻压下过程中的应力-应变关系提供理论基础。
其他文献
学位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及基础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在大量工程建设中常见各种类型的土质边坡。同时边坡失稳造成的滑坡灾害发生频繁。而锚杆加固作为边坡支护的一种常见形式,
在城市化持续推进的背景下,市政道路的建设需求也随之扩大,市政道路桥梁的质量关乎市民出行、行车是否安全,与之相关的伸缩缝施工技术已经成为了确保工程施工质量的关键因素.
随着信息化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机械制造业的生产模式与设计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云制造是一种面向服务的制造新模式,是现有云计算在制造业领域的的延伸和拓展。网络化协同设计是一种新的设计模式,是指一个产品开发团队,在计算机通信网络提供的分布式协同环境支持下,以群体工作目标为核心,并行协同地设计产品的过程。近年来,我国起重机制造行业蓬勃发展,但是,我国起重机制造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起重机设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