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桂林文化城木刻版画研究

来源 :广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w123youl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的木刻版画有着悠久的传统,早期的木刻版画大都在章回小说中起到插图的作用。而鲁迅先生于20世纪30年代发起的新兴木刻版画运动使这一传统木刻版画焕发了新的生命力,木刻版画选题关注社会现实问题、创作技法通俗易懂和艺术感染力着眼于广大群众。中国木刻版画在抗日战争中的宣传和鼓舞作用是十分显著的,不论是解放区、国统区还是沦陷区,木刻工作者创作的木刻版画都在宣传抗日和唤起民众上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在鲁迅先生的积极倡导下,中国的新兴木刻运动快速发展壮大。而当时的桂林,是国统区的文化重镇,以西南文化名城而享誉国内外,作为国统区的文化中心区域,它的文化背景和历史背景都很特殊。桂林的抗战木刻在我国现代艺术史上是非常重要的一环,有着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和非凡的艺术研究价值。桂林抗战木刻不仅是桂林抗战文化研究的重要内容,也是广西抗战文化研究的重要内容,在推进桂林和广西甚至全国的抗战中都起着积极的作用。对桂林抗战木刻版画的钻研,不能仅仅停留在对一些特定活动或具体问题的考察,也不能局限于简单的复制和还原历史现象,而应当深思在那个烽火连天的时代激励着中华民族万众一心抵抗帝国主义侵略的抗战文化中所蕴含的伟大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正是出于这一动机,本文力图在对桂林抗战木刻全景式考察的基础上,以桂林抗战木刻发展的特点为切入点,对桂林抗战木刻版画所包含的精神进行深入挖掘和提炼。本论文坚持唯物主义的观点和实事求是的态度,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主要运用文献研究法和考察调研法这两种研究方法通过对相关史料的挖掘,文史馆的调研考察以及对相关文化名人的采访,收集了大量错综复杂的与抗战时期桂林木刻版画相关的文史资料和-些罕见的书面资料。认真进行整理、分析和归纳,通过梳理抗战时期桂林木刻版画产生的时代历史背景以及发展的概况,在归纳桂林木刻版画的艺术特征以及它与延安和重庆木刻版画的联系和区别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桂林木刻版画在当时的影响和它的历史意义。全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介绍抗战时期桂林木刻版画繁盛的条件及发展概况。文章从木刻版画的发展脉络开始阐述,分析了抗战时期桂林优越的地理位置、国民党当时在桂林的基本文化政策、抗战时期桂林的政治环境,最后总结抗战时期桂林抗战木刻的发展概况。第二部分,主要介绍抗战时期桂林木刻版画的艺术特征。当时在桂林的著名木刻家有很多,如李桦、黄新波、赖少其、龙廷坝、陈更新、易琼等等,通过对当时在桂林木刻家们的作品的分析和解读,来阐述桂林木刻版画的艺术特征,并深入挖掘这些作品的深刻内涵。第三部分,主要介绍桂林木刻版画与延安、重庆抗战木刻版画的联系与区别。通过对木刻版画当时在桂林、延安、重庆这三个地方兴起的背景,表现题材、艺术手法等几个方面全面阐述他们的联系与区别。第四部分,主要介绍木刻版画在当时的影响以及历史意义。对全文进行总结,突出主旨。
其他文献
采用原位植入法将纳米纤维素(CNW)沉积到聚醚砜(PES)超滤膜的表面,研究凝固浴中不同纳米纤维素的浓度对聚醚砜超滤膜性能的影响,分别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接触角测定仪等对改性
以自制纳米银为抗菌剂,无纺布为基材,采用传统的浸渍法制备抗菌织物。再采用浸渍法将自制的含氟聚倍半硅氧烷整理到无纺布上,制备出自修复超疏水抗菌织物。探究了浸渍时间和
α型无金属酞菁(H 2Pc)是重要的有机光电子材料之一,具有良好的近红外光电响应性能。本文以H 2Pc的硫酸溶液直接滴加到以不同比例的丁酮(MEK)与水组成的二元分散介质中,一步
以铜冶炼废渣为主要原料,碳酸氢钠为助熔剂,造孔剂选用草秸秆,采用高温烧结法制备铜渣基多孔陶粒,为曝气生物滤池提供滤料以处理含氨氮等的废水。试验研究了烧结工艺参数变化
由于石墨烯(Graphene,GR)具有很多独特的性能(如理论比表面积大、良好的光学透明性和优良的导热性等),所以自2004年首次发现以来,便成为了研究的热点。由于GR是零带隙,故其化
在我国桥梁建设高速发展的今天,在通过对已有桥梁建设情况的总结、研究(即桥梁后评估)来促进后续桥梁建设方面还很不足,然而桥梁建设特别是一些新型桥梁建设中的某些问题,由于缺乏
以512名企事业单位员工为调查对象,采用问卷法,探讨家长式领导、员工—主管信任、员工工作态度三者之间的内在关系。数据分析结果显示,家长式领导行为的三个维度与员工工作态
采用射频磁控溅射技术,以MoS2为溅射靶材,在不同溅射功率下制备了系列MoS2薄膜。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测试手段对薄
通过原位生长法制备了g-C3N4/MnO2复合光催化剂,利用XRD,FTIR和UV-vis DRS等方法表征材料的结构和光学性质,并考察在可见光照射下降解四环素的性能。结果表明,MnO2的引入增强
目的:探讨肝衰竭(LF)时胞外组蛋白对肝组织细胞的损伤效应及其机制。方法:通过HE染色及免疫组化观察肝衰竭肝组织中肝脏细胞(主要是肝细胞与内皮细胞)的损伤及炎症细胞浸润情况;收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