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本论文对桑黄的固液体培养条件进行了优化研究,并对三个桑黄菌株粗多糖进行了抗肿瘤及其对瘤鼠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研究。
通过液体发酵培养,研究了不同培养基、不同培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对桑黄的固液体培养条件进行了优化研究,并对三个桑黄菌株粗多糖进行了抗肿瘤及其对瘤鼠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研究。
通过液体发酵培养,研究了不同培养基、不同培养条件对桑黄菌丝生长的影响,用直观分析法对正交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优化培养基配方为玉米粉含量为5%、麸皮含量为4.5%、KH2PO4为0.2%、MgSO4为0.1%、、VB1为30μg/100ml、VB240μ g/100ml。
利用L9(34)正交试验筛选出了液体发酵的优化培养条件,优良的液体培养条件是:温度26℃,转速130rpm,接种量15%,初始pH6.5,液体种子培养时间6d,发酵时间8d,装液量28%。在正交试验筛选出的培养条件下扩大培养,验证了发酵罐发酵与摇瓶培养的菌丝产量基本一致。
对三个桑黄菌株的固液体培养性状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三个菌株中S3的生长性状最佳,且发育出子实体,故以S3为优良菌株。对于桑黄的栽培料配方以培养基3号配方为最优。
对S1、S2、S3三个桑黄胞外粗多糖的抗肿瘤作用、免疫调节功能及其血液的生理生化指标进行了试验研究。利用小鼠S180及H22细胞建立局部转移模型,分别以100 mg/(kg.d)、200mg/(kg.d)、400mg/(kg.d)不同剂量按灌胃途径给以药物和定剂量对照剂,计算抑瘤率、内脏指数及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结果表明,三个桑黄菌株粗多糖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抑瘤效果,桑黄粗多糖的抗肿瘤作用与其剂量有关,其中S1粗多糖200mg/(kg.d)、S2、S3粗多糖400mg/(kg.d)连续灌胃12d,可明显抑制小鼠肿瘤的生长,促进小鼠生长及增强免疫器官的功能;而且,能促进白血细胞的生长,对其他几个主要血常规指标无不良影响。对小鼠肝功有一定增强作用。相比较三菌株多糖而言,S2粗多糖具有最佳的抑瘤效果,其高剂量400mg/(kg.d)对S180及H22的抑制率分别为61.0%和52.2%;而S1粗多糖的中剂量200mg/(kg.d)为最佳计量,对S180及H22的抑制率分别为65.0%和46.3%
其他文献
为了培育能够在内蒙古地区大面积推广的优良三叶草品种,本研究选用耐寒耐旱性强、生产力旺盛的高加索三叶草为母本,与固氮能力强的白三叶进行人工杂交,得到高度不育的F1代植株。经鉴定后将这些F1代植株移栽到田间,经过两年生长后,F1代植株产生了结实现象,各植株间表现出了形态上的差异,并形成了多个株系。本试验选取了结实率较高的10个F1代株系(编号分别为1-10、2-4、2-5、3-7、3-11、4-1、4
土壤重金属污染的防治与修复是近年来生态环境学科研究的热点。本试验针对当前全国乃至河南新乡等地大面积农田出现的铬污染现象,从生态整治策略和合理利用铬污染土壤这一种
凝集素(lectin)是一类具有糖专一性,可促使细胞凝集的蛋白质或糖蛋白,其研究历史已有一百多年。凝集素可与生物体内大量功能各异的糖复合物结合,形成一系列生物学功能。在动
目的:观察肝癌细胞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和内质网应激(Endoplasmic reticulum stress)反应中多药耐药基因(Multidrug resistance gene 1,mdr1)及P-糖蛋白(P-glycop
为了研究脑缺血再灌流后大鼠大脑皮质微血管的变化。本实验采用42只SD大鼠,分为对照组、脑缺血15min再灌流6h、12h、24h组与脑缺血2h再灌流6h、12h、24h组。用结扎左颈总动脉
目的研究大豆皂甙对D-半乳糖所致小鼠衰老的延缓作用及其机制。方法50只昆明小鼠分组,分为实验空白对照、实验D-半乳糖模型、大豆皂甙低剂(L)量组(50mg/kg)、高剂(H)量组(100mg/kg)和维生素E组,每组各10只。空白对照组每日皮下打针0.7%的NaCl溶液,每次300mg/kg,其它各组每日在相同部位注射相同体积的D-gal,每天注射,不间断共7周。注射D-gal的同时,分别对L组、
目的:用RNA干扰方法,在引发原癌基因c-erbB2表达沉默或抑制的情况下,观察其在原始卵泡的生长启动中的作用及其在介导原始卵泡启动生长的重要因子——表皮生长因子(EGF)在此过
目的:优化设计抗菌肽Dermaseptin S4(DS4)基因及其突变体K4-S4基因,利用重叠延伸PCR技术(SOE PCR)扩增DS4基因及K4-S4基因,构建pGEX-4T-1-DS4及pGEX-4T-1-K4-S4表达重组体;并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