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光温室番茄连作栽培土壤调控技术研究

来源 :河南科技学院 | 被引量 : 5次 | 上传用户:leonmala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河南省卫辉市唐庄镇双兰村日光温室面积有10.67 hm2,以越冬茬种植番茄为主,在夏季揭膜休闲或种植玉米、豇豆、绿叶菜类等作物。但随着设施使用年限的延长,肥料的不合理施用,土壤盐分积累及重金属污染对番茄生长发育的危害越来越明显,导致产量下降,品质变劣。因此,本试验通过合理施用土壤调理剂、生物菌肥、玉米秸秆的田间试验和盆栽幼苗试验,研究了日光温室番茄连作栽培土壤的调控技术,从而为次生盐渍化和重金属污染的土壤改良提供理论依据。具体结果如下:1、通过在田间施用土壤调理剂、生物菌肥及玉米秸秆的结果表明:番茄坐果率有所提高,“玉米秸秆+生物菌肥+土壤调理剂”处理的第一花序、第三花序和第四花序分别比对照提高了24.06%、10.49%和13.50%。番茄的品质得到改善,“玉米秸秆+生物菌肥+土壤调理剂”处理的可溶性固形物、有机酸含量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分别比对照提高了25.15%、23.16%和52.36%。番茄叶片光合作用增强,各处理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和蒸腾速率都优于对照。各处理的土壤水溶性盐含量与对照相比均有所下降,“玉米秸秆+土壤调理剂”处理降低了24.39%。土壤中的部分重金属含量与对照相比有不同程度的降低。2、通过盆栽番茄幼苗试验发现:在外源铜和外源镉添加到栽培基质后,施用土壤调理剂和生物菌肥能促进番茄幼苗的生长,其中生物菌肥与“生物菌肥+土壤调理剂”处理的重金属Cd含量与对照相比分别降低了10.52%和31.96%,且存在差异;“生物菌肥+土壤调理剂”处理的重金属Cu含量与对照相比降低了19.32%,且达到显著差异水平;各处理的番茄叶片叶绿素a和叶绿素b的含量均有所增加。由此说明施用生物菌肥和土壤调理剂能缓解铜、镉对番茄幼苗生长的抑制作用。3、在盐胁迫下施用生物菌肥和土壤调理剂的结果表明:对番茄盆栽幼苗的生长有促进作用,其中“生物菌肥+土壤调理剂”处理的叶片Ca2+含量与对照相比显著降低了10.56%;“生物菌肥+土壤调理剂”处理的叶片Na+含量与对照相比显著降低了26.32%;各处理均不同程度的提高了叶绿素a和b的含量;各处理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和蒸腾速率均有所提高,“生物菌肥+土壤调理剂”处理的净光合速率与对照相比提高了12.16%。由此说明施用生物菌肥和土壤调理剂能缓解盐胁迫对番茄幼苗生长的抑制作用。
其他文献
企业生产经营需要融资,金融机构可以为企业提供融资支持。那么,信贷需求、融资渠道与企业绩效三者之间的关系如何?现有研究中关注三者中两两关系文献较多,鲜有研究把握三者之
隧道极其破碎兼涌水段围岩施工一直是影响隧道施工安全及进度的重要因素之一,自进式锚杆代替超前小导管,是保证隧道施工安全及进度的方法之一,本文详细阐述了自进式锚杆施工
因锅炉燃烧用煤煤质的改变,农一师电力公司热电厂发电厂两台7 5t/h锅炉存在炉膛严重结渣的问题。通过对煤质、煤粉拉度以及锅炉运行等方面分析,确定了炉膛结渣的综合防治措施
制丝车间以当前生产岗位需求为基础,针对车间管理制度体系远离基层岗位员工,设备操作标准化不足,设备清洁保养不规范等问题,构建了车间岗位工作标准化体系,体系以《岗位作业
在当代社会,有一个怪现象,一方面,个人隐私保护意识日益增强,另一方面却是涉及个人隐私的内容公然出现在公共空间。普通人的爱情、婚姻、家庭等原本属于私隐的内容,堂而皇之地进入
<正>欧美国家有追求复古之风,住宅和公共建筑的庭院都有喜欢使用石块围墙或挡土墙的传统,最近几十年基本上逐渐被一种外观天然仿石材的装饰混凝土砌块所替代。为保持天然石块
以番茄"齐达利"为试材,对生殖期盐胁迫下植株用不同浓度油菜素内酯(0、0.05、0.1、0.2、0.4、0.8mg/L)诱导处理,研究油菜素内酯对盐胁迫下番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油
饥荒是人类发展进程中不可忽视的灾难之一,也是导致一个国家或地区历史变革的重要因素。在埃塞俄比亚3000多年的历史中饥荒不断。其中,1970年代饥荒成为封建帝国政府垮台的导火索,而1980年代的饥荒则成为军政权时期最为显著的事件之一。究其根源,除自然灾害外,埃塞俄比亚的饥荒更多源自战争、土地制度、经济政策、社会分配、国际经济形势变动等。埃塞俄比亚几百年来形成的封建土地制度使小农遭受严重剥削,越来越严
<正>随着我国人口结构老龄化的趋势逐渐明显,人们对于养老保障的关注度逐渐加深。加上我国城乡发展存在一定的差距,农村养老模式亟待改善与提升。对于PPP模式参与养老模式构
研究少数民族习惯法,文献和史料是不可或缺的考证支撑。然而。由于历史和文化的原因。广西少数民族习惯法缺乏完整而系统的文献记载,需要研究者从各种途径和渠道进行一点一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