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树台黄铜矿自形晶的矿物学特征及形成条件

来源 :河北地质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na07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黄铜矿自形晶发现于杏树台矿区,其位于内邱县獐么乡里头沟—杏树台和侯家庄乡满开峪一带,大地构造位置处于赞皇隆起的南部。矿区主要出露新太古界赞皇群石家栏组,变质岩系总体上呈NW-SE延伸,倾向NE,中等倾角。杏树台矿区是赋存硫、铁、铜等多种矿产的层控多金属矿区,铜矿分布零星。通过对黄铜矿进行的Rb—Sr测年得知杏树台铜矿形成于元古代。本文以矿物学理论为指导,将黄铜矿自形晶的晶胞参数、形态标型、主微量稀土元素等特征,结合与其共生的白云石-方解石进行研究,得出了黄铜矿自形晶的形成条件。铜矿中黄铜矿呈半自形-自形状态与白云石-方解石共生,黄铜矿晶体主要出现了(1)四方四面体p{112}晶型;(2)四方四面体x{119}、四方偏三角面体τ{134}的聚形晶与两个四方四面体p{112}的连晶;(3)四方四面体x{119}、p{112}与四方柱m{110}的聚形晶;(4)平行双面c{001}与四方四面体d{118}、-μ{221}聚形晶;(5)正四面体o{111}接触双晶。黄铜矿的晶面颜色为铜黄色,有的氧化面呈锖色,其硬度位于3-4,密度为4.103-4.179之间,金属光泽,断口呈不平坦状,黄铜矿自形晶的物理性质与普通黄铜矿无明显差异。经X衍射分析,黄铜矿晶体有两种结构,主要为四方晶系,a=b=5.18,c=10.53,空间群为I-42d;其次为等轴状晶体,具闪锌矿结构,显三角形蚀象。此形态为黄铜矿的高温相,其晶胞参数为a=b=5.27,c=5.194,空间群为p-42m。黄铜矿的Cu、Fe、S总含量介于99.243%-99.738%间,含少量的Ag、Mg、Se等元素;微量元素相对富集Pb、W、Zn、Ba等元素,显示强烈的Ni、Mo、Re亏损,Th/La的比值较小,成矿流体为富含Cl的热液;稀土元素的特征表现为轻稀土相对富集,∑LREE为1.44×10-6~4.03×10-6,∑HREE为0.19×10-6~1.19×10-6,呈现强烈的负Ce异常与弱负Eu异常,加之Y/Ho比值均高于28,推测黄铜矿晶体的形成与海水的大量混入有关。通过以上元素化学特征分析,其形成于氧化环境,成矿热液流体成分主要为岩浆作用后期被加热的海水,发生对流作用与岩浆热液混合而参与成矿。在此阶段,黄铜矿与白云石-方解石晶体相互密切接触生长,温度降低缓慢,给黄铜矿自形晶的形成提供了前提。综合与黄铜矿共生的白云石流体包裹体研究,可知其形成于中高温、中高压深成环境,成矿流体为混入大量海水的中高盐度、中低密度的岩浆热液。
其他文献
赵卡隆矿区位于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南部,处于我国著名的三江成矿带的北部,是该区带中有代表性的重要矿床,由于地处偏远,研究程度不高,需要加强基础地质研究和综合找矿工作
伊通盆地是一个新生代含油气盆地,发育于郯庐断裂带的北段,由莫里青断陷、鹿乡断陷、岔路河断陷三个二级构造单元组成。研究区位于岔路河断陷南段,可分为西北缘断褶带、梁家
唐家河自然保护区位于广元青川县西北角,区内物种资源丰富,有稳定的森林生态系统,具有极高的保护价值、科研价值和生态旅游价值,被世界自然基金会评定为A级保护区。目前,唐家河在
现今自然界中已知的生物矿物有很多种,其中一半以上为含钙矿物,它们主要是构成无脊椎动物的外骨骼的碳酸钙和构成脊椎动物骨骼的磷酸钙。这些生物矿物是在特定生物和地质环境下
河北省军屯金矿位于迁安市建昌营镇军屯-三家村北,是已探明的中型金矿床。大地构造上位于冀东幔枝构造核部残留拆离滑脱层-侏罗纪上叠断陷盆地成矿亚区冷口盆地南端(冷口断裂
当下我们面临着振兴民族设计的严峻考验,我们需要回到民族文化中,去了解和认识中国传统美学观念与设计的审美思想,从中寻找出能体现中华民族智慧的造物特色。本文从设计审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