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萝卜(Raphanus sativus L.)为十字花科萝卜属一年生草本植物,是中国的重要蔬菜作物。近年来,随着生产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萝卜产量、抗性和产品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要求我们提高萝卜育种效率、加速萝卜的育种进程。游离小孢子培养技术在作物遗传育种上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这项技术一方面可以迅速获得纯合具有抗病、抗虫、抗旱等特性的创新育种材料,缩短育种年限,提高育种效率;另一方面可以获得双单倍体(DH)群体,用于遗传分析、遗传图谱的构建和分子标记等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在小孢子培养过程中,胚状体的诱导因素及植株的再生条件是非常关键的问题。所以,本试验针对萝卜小孢子培养的顽拗性,选用不同的萝卜种质为试材,首先就花蕾的选取、预处理方式及培养条件对小孢子培养出胚的影响进行研究,然后在再生培养基筛选的基础上进行胚状体植株再生。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对供试的4份萝卜材料的花器官形态特征观察,发现当花蕾的纵径在2.99~3.51mm之间,花蕾的纵横比在1.41~1.48之间,花瓣长度在1.89~2.56mm之间,瓣药比在0.92~1.06之间,小孢子处于适宜发育的单核靠边期。观察还发现,小孢子处于单核靠边期的花蕾的其他外部特征是:花蕾饱满,花药呈现浅黄色至黄色,花药被萼片包裹紧密,花瓣和花药等长或接近等长。根据小孢子发育时期与花器官形态特征的关系,可以简便、迅速地选择处于合适时期的花蕾。2.研究了低温、高温、饥饿、甘露醇这4个因子对小孢子存活率的影响。对供试的4份材料的花序的低温预处理1d能保持小孢子的存活率,但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存活率直线下降。培养过程中的高温预处理以2d能保持小孢子的存活率。试验还发现萝卜小孢子不适宜饥饿处理,在有碳源存在的条件下,小孢子能保持较高的存活率。甘露醇的处理因基因型的不同表现不一致。3.以培养过程中的4℃低温处理时间、32.5℃热激处理时间、NAA浓度、培养基类型、6-BA浓度、蔗糖浓度6个因素进行正交设计,研究了16个处理组合的培养条件对22份萝卜材料小孢子出胚率的影响。共有9份材料出胚,其中有两份材料获得了再生植株。通过对不同试验材料影响主次因子排序,发现对不同材料都起到显著作用并排在前3位的因素有:4℃处理时间,32.5℃处理时间,蔗糖浓度。在此基础上,获得了萝卜小孢子培养的优化处理条件:32.5℃处理时间为2d,6-BA为0.1mg/L,NAA为1mg/L,蔗糖浓度为130g/L,培养基类型为NLN。4.由于萝卜胚状体再生较困难,以萝卜胚芽为材料对再生培养基进行了筛选,以获得较适合胚状体分化的再生培养基。结果显示:在供试的6份材料中,B5培养基为最适分化的培养基类型,苯基脲类细胞分裂素TDZ对供试的6份材料的芽诱导没有任何影响,以B5+6-BA及B5+6-BA+NAA两种培养基类型对出芽的效果最好。生根培养基MS+NAA上生根效果最好。以优化的培养基对获得的萝卜胚状体进行培养获得再生植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