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太网卡MAC的分析与验证

来源 :哈尔滨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dwudipaop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计算机技术、网络通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电脑和网络正在以惊人的速度进入人类社会的各个角落。计算机网络对当代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以太网是局域网的一种实现方案,是当今主流局域网技术,而介质访问控制(MAC)协议是以太网的核心,它基于载波侦听多路访问和冲突检测协议。  本文主要研究介质访问控制协议,认真分析现有的以太网卡MAC是否满足以下要求:符合IEEE802.3标准、功能完善、结构合理、性能优越、与国内外产品兼容。努力发现此MAC的不足之处,并加以改进。  此MAC接收逻辑和发送逻辑按照载波侦听多路访问和冲突检测协议收发数据帧,并且向主机报告工作状态。收发逻辑也能够产生和识别暂停帧,以达到流量控制的目的。物理层管理逻辑负责给物理层提供时钟信号,配置物理层寄存器以控制物理层的操作,并且读出物理层的状态数据,以观察物理层的工作情况。  采用总线功能模型的方法搭建验证平台,在Modelsim5.5软件操作平台上编译后进行仿真。分别测试了内部寄存器、帧描述逻辑、物理层管理逻辑的功能,验证了MAC在全双工/半双工模式下收发数据、等待载波、冲突处理、流量控制等情况。经验证,此MAC功能正确,符合系统要求。时序逻辑采用时钟上升沿跳变,有利于静态时序分析,极大方便可测性设计。
其他文献
近些年,自适应波束形成技术得到广泛研究,新技术层出不穷,为提高医学超声成像质量创造了新的可能性。其中,特征空间最小方差波束形成器(eigenspace-based minimum variance b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以及电子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各种手持拍摄设备得到极大地普及,人们越来越倾向于采用视频来记录自己的日常生活信息。然而,手持设备在进行视频实时拍摄的
随着雷达技术的快速发展及抗干扰能力的提升,雷达信号类型越来越复杂多变,使得传统电子侦察系统对截获雷达信号的调制识别越来越困难。提取更有效、普适性更好的雷达信号脉内
本文采用自顶向下(Top-Down)的设计方法,给出了一个完整的RISC结构8位单片机的电路IP核。系统在总线方面采用了数据总线与指令总线相分离的哈佛双总线结构;在顶层时钟资源的
随着以太网及TCP/IP越来越多地进入控制领域,以太网目前已经具备作为工业化的现场设备级实时控制网络的能力。世界先进发达国家及各个现场总线组织和机构均结合各自的特点,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