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自改革开放以来市场化进程的不断深化经济迅猛发展,我国进入快速城市化时期。九十年代城镇住宅商品化制度改革推进,住宅作为一种商品进入广大家庭的消费范畴之中,通过市场获取满意的住宅逐渐成为居民共识,这样不同居民的不同层次居住需求被激发出来并通过市场被满足,居住的区位问题随之成为政府和房地产相关产业关注的重点,居住空间分异亦相伴而出。将生态位理论引入城市居住研究领域,居住生态位中居民对住区需求越相似,相互之间的竞争越激烈。住区资源有限的条件下,居住需求相同的居民间会产生激烈竞争,最终由居民态较高的居民获得该住区。另一个居民不得不调整自身的居住需求,退而求其次选择能满足该居民最重视需求的住区,在获得该住区的过程中必然仍要与其他选择该住区的居民产生竞争,若居民态高于竞争者则获得该住区,若低于竞争者则再次调整居住需求重新选择住区直至最终获得某一住区为止。这样不同居住需求的居民按其居民态大小居住在住区生态场势大小不同的住区,这样便形成了不同的住区生态位。应用居住生态位理论,将家庭月收入、户主文化程度作为居住态评价因素,交通条件、区位、生活条件、自然环境作为居住势评价因素,然后构建区位评价模型,对大连建成区37个街道进行居住生态位评价,并分别从居住态、势两方面分析区位空间分布。进一步研究居住态,从居住态角度分析大连居住空间分异。最后得出结论为从居住生态位、居住势、居住态空间分布关系看,居住生态位与居住势空间分布大致相同,居住态强化或弱化不同居住势地区的居住生态位。居住生态位包含居民社会属性因子和传统区位影响因子,能从居民及居住环境两方面描述及评价居住区位。大连市居住生态位空间分布呈现以中心繁华城区为核心由中心向外围的环带状分布,距中心越远居住生态位越小。居住生态位高的地域,居住势亦较高,居住态则有不同层次;居住生态位低的地域,居住势亦较低,居住态以低居住态为主少数街道偏高。居住态能弥补从区位角度研究居住空间分异的不足。大连市居住态空间分布呈现出由东南向西北递减的趋势,高低值区域交错布局,居住空间隔离不明显。市中心及城市周边自然环境优越的地域为富裕居民聚居区,但是市中心区域已出现富裕居民外迁及自然环境优越的地区承接中心繁华城区外迁的富裕人口的现象。泉水等街道说明政府能强有力得影响居住空间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