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政策研究是教育研究的新兴领域,德育政策研究更是其中比较薄弱的部分,研究者对改革开放以来近三十年的中小学德育政策延革进行研究与分析,透视其演进的主要脉络和德育理念的不断跃迁。为了更好地诠释与理解较长时期的政策发展理路,努力找寻其中具有阶段性意义的转折点,本文以邓小平的南巡讲话和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作为界分标志,将其划分为三个发展阶段。同时,根据国家德育政策文件结构,将德育政策的文本内容分为德育目标与价值取向、德育内容与实施、德育管理与保障三个块面进行分析。鉴于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进展相对缓慢,导致决策体制变化不甚明显,难以概括出阶段性的不同特征,所以,将打通整个时间段对政策过程进行分析。在整个政策文本演进的过程中,根据三个块面的划分,努力返回到当时的社会背景中,勾勒出政策文本变迁的主要特征,并对这些特征进行理论分析。在总体归纳出德育政策基本特征的基础上,着力描述与分析了国家政治、市场经济、生活世界三个最主要特征与德育政策之间的互动,这三个特征在三个时间段中次第出现,并且在相应阶段的政策文本中得到不同程度的体现。德育政策过程分析由政策制定、政策实施、政策评估三部分组成,在文献研究、问卷调查与质性访谈的基础上,在对整个社会政治与经济发展的观照下,描述与反思这一较长时期中小学德育决策体制与实践操作模式,包括中央制定颁布政策、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对政策的落实,以及中小学德育政策的评估,力求把德育政策过程的具体问题呈现出来。建基于政策文本与政策过程分析之上,本文无意于建构宏大的政策发展范式,而是从问题解决式的研究主旨出发,在对政策发展回溯与检讨的过程中,检索与抽取其中最关键也最让研究者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并提出以下六个建议:德育政策要努力体现政治、市场与生活世界之间的协调关系:以道德教育为基础改进政策中的大德育现状;德育政策要以公民教育为突破口推动德育深入变革;努力求解中小学德育政策效用的适切性;实现政策制定者与理论研究者两个群体的良性互动;以政策变革促进德育管理模式创新。研究者试图以这些建议为中小学德育政策创新提供可能的契入点或改进要素,从而为开辟与探索新的德育政策发展方向与实践模式提供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