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香蕉褐缘灰斑病(Banana Sigatoka Leaf Spot Diease)是引起香蕉叶斑病的20多种病害之一,且是最主要的病害,如果防治不当,可降低产量,影响品质外观。香蕉褐缘灰斑病极易发生,因此杀菌剂的使用成为常态,频繁使用也易造成环境污染。利用植物自身潜在的特有抗病性,使这种抗病能力得到激活或表达增强,是诱导植物抗病的目标。本文使用6种诱抗剂诱导香蕉对褐缘灰斑进行诱导抗病作用及对其中的阿泰灵和毒氟磷诱导抗病机理的研究,研究结果如下:1、6种诱抗剂对香蕉褐缘灰斑病原菌有不同的抑制作用,高浓度的东莨菪内酯、毒氟磷和龙胆酸均有很好抑菌效果,接菌后120h抑菌率均达到80%以上;阿泰灵、烯丙苯噻唑和小分子诱导物,接菌后120h抑菌效果较差。2、6种诱抗剂诱导香蕉抗叶斑。毒氟磷2.5g/L处理的香蕉幼苗的抗病能力是最好,用药后,20d、30d和40d诱导抗病效果分别为30.21%、32.30%和41.39%;阿泰灵诱导病能力次之,用药后20d、30d和40d诱导抗病效果分别为23.00%、24.35%和21.11%。3、香蕉幼苗经毒氟磷和阿泰灵诱导后,与对照相比可溶性酚和丙二醛(MDA)均发生了变化,可溶性酚含量有所的增加;MDA含量略有减少,但差异均不显著。4、香蕉幼苗经阿泰灵处理后4种防御酶活性与对照处理相比均有不同程度变化,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均显著提高,多酚氧化酶(PPO)活性提高不明显;香蕉经毒氟磷处理后4种防御酶活性与对照处理相比,除了 SOD活性提高较低,PAL、PPO和POD活性均显著提高。5、毒氟磷与对照相比,诱导后香蕉幼苗根系活动活力、叶绿素a、叶绿素b、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提高作用不明显或没有提高作用;阿泰灵对香蕉可溶蛋白有一定提升作用,可溶性糖后期提高作用明显,根系活动活力、叶绿素a、叶绿素b提升作用不明显或没有作用。6、香蕉经阿泰灵和毒氟磷诱导后几丁质酶基因表达发生变化。与对照相比,毒氟磷处理在144h几丁质酶基因表达调控出现下调,0、72和216h均为上调,阿泰灵处理几丁质酶基因表达调控均上调。两种诱抗剂诱导72h后几丁质酶基因相对表达水平最高。本研究中香蕉抗褐缘灰斑病与PAL、PPO、POD、SOD活性和几丁质酶基因调控相关性较大,与叶绿素a含量、叶绿素b含量、可溶性酚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和根系活力相关性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