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建立了基本公共文化服务评价四级指标体系,据此衡量西部地区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程度,得出该地区“非均等化程度较高”的结论;然后,借助“三圈理论”的工具框架,主要从均等化策略的“实施能力”、“公共价值”和“获得的支持”三个方面分析了造成西部地区基本公共文化服务非均等化的原因,并从这三个角度寻求强化该均等化策略的可行性的措施。本文的论述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逻辑主线,其中,分析并解决问题的部分主要借助了“三圈理论”这一分析工具。在探析具体问题之前,需要对相关的现有研究成果做一下梳理。本文从三大方面进行文献综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三圈理论”;每一方面又从分别国外和国内两个范围进行综述;最后分别就三方面的研究成果做简单的评述。然后,为展开文章论述,简单界定了“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和“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概念,并对“三圈理论”、“新公共服务”、“治理理论”及“文化生态学”做了简要介绍。研究实际问题,首先要了解实际情况。使用具体数据来测量更显直观而清晰。所以本文借鉴先前的研究成果,根据获得的数据,建立了四级指标评价体系,从各个省区之间和城乡之间两个方向,代入数据,通过计算“差异系数”、“均等化系数”和“比值”,来测量西部地区基本公共文化服务(非)均等化的程度。使用“三圈理论”的工具框架,从“风险项目区”、“我有一个梦想区”、“梦想项目区”、“耐克区”中,对于“非均等化”程度偏高的测量结果进行解释,分析西部地区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策略实施受限的原因。然后,从“能力圈”(公共财政和市场机制)、“价值圈”(公平正义、自由发展和国家文化安全)、“支持圈”(公民社会)三个维度来证明该均等化策略确实具有可行性,并且该可行性是可以不断增强的。对于如何强化西部地区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策略的可行性,当然还是借助“三圈理论”的分析框架,以扩展“能力圈”(财政制度、均等化行动框架、资源整合、市场主体、区域合作)为主,同时扩展“价值圈”(理论和实证支持、文化生态平衡)和“支持圈”(需求的表达——反馈机制、公民社会发育),藉此扩大“耐克区”范围。因为很多的措施都涉及到两个以上的“圈”,所以,需要进行综合论述。本文对国内自2005年出现至今(2012年3月)的“三圈理论”学术论文进行了简单的综述。建立了四级基本公共均等化指标评价体系并进行了测量,首次得出西部地区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当下状况。并借助“三圈理论”分析工具,从另外的角度,再次审视西部地区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存在的问题并寻求解决方法。希望这些都能够给相关的研究探索做出一点点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