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以锡林郭勒天然草原放牧绵羊为研究对象,通过常规营养成分测定结合体外模拟瘤胃发酵技术研究不同月份牧草营养成分变化与甲烷产量的相关性,并通过六氟化硫示踪法及甲烷排放估测模型研究放牧季节绵羊甲烷排放变化规律,及体外模拟瘤胃发酵试验研究茶皂素对甲烷产量的影响。旨在探寻典型草原放牧季节绵羊甲烷排放变化规律。本研究共分为四部分试验内容:1.草原优势品种牧草营养成分测定试验采集锡林郭勒草原放牧季节7、8、9三个月份天然优势品种牧草,对其营养成分进行测定。结果显示:不同月份间天然优势牧草营养指标变化具有差异性,其中8、9月DM含量份牧草较7月份升高,差异显著(P<0.05),8、9月份牧草NDF、ADL含量与7月份比较,显著升高(P<0.05),7月份牧草CP含量最高,9月份最低,差异显著(P<0.05)。试验结果得出锡林浩特天然牧场放牧季节7、8、9三个月牧草品质,逐月下降。2.放牧季节牧草甲烷产量变化规律采用体外模拟瘤胃发酵试验,测得牧草总产气量变化,以及挥发性脂肪酸和干物质消失率的对甲烷产量的影响。结果显示:7月份牧草的总产气量高于8、9月份,但差异不显著,7月份干物质消失率高于8、9月份,但差异不显著,牧草挥发性脂肪酸逐月下降,差异显著(P<0.05)。牧草总产气量、干物质消失率和牧草挥发性脂肪酸逐月下降,使得甲烷产量变化,7月份甲烷产量高于8、9两个月份,差异显著(P<0.05)。3.放牧季节绵羊甲烷排放变化规律运用六氟化硫示踪法及甲烷排放估测模型测定放牧季节绵羊甲烷排放变化。结果显示:六氟化硫示踪法测得8月份甲烷排放量为30.86(L/d),9月份甲烷排放量为26.85(L/d),甲烷估测模型得到的8月份甲烷排放量为28.009(L/d)。模型估测的甲烷排放量变化规律与六氟化硫示踪法测得甲烷排放量变化规律相似,并且与体外模拟瘤胃发酵试验得到的甲烷产量变化趋势一致,逐月下降。4.茶皂素对甲烷产量的影响体外模拟瘤胃发酵试验添加茶皂素,旨在研究茶皂素对甲烷产生的影响,茶皂素浓度设为四个梯度浓度分别为底物浓度的0%、0.4%、0.8%、1.2%,测得产气量变化与甲烷产量。结果显示:体外模拟瘤胃发酵试验添加茶皂素的试验组产气量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5),其中茶皂素添加量为1.2%的试验组,在体外模拟瘤胃发酵试验中产气量最高;在体外培养后,添加茶皂素的试验组,甲烷产量较对照组产量下降明显,(P<0.05),并且随着茶皂素剂量的增加,甲烷的产量呈下降趋势。得出茶皂素对反刍动物瘤胃产生甲烷具有一定抑制作用。上述结果表明:放牧季节牧草品质逐月下降,甲烷产量变化趋势也呈下降趋势,茶皂素对甲烷产生有一定抑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