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師地論》音譯詞研究

来源 :浙江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shuyunhuim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佛經音譯詞是音義結合的特殊外來詞,它既保留了譯經時外語和漢語的語音信息,又展現了外來詞融入漢語時的詞彙變化。唐朝時佛經翻譯的數量和質量都遠超前代,其中玄奘譯於貞觀年間的《瑜伽師地論》更是一部地位重要的大乘佛教文獻,研究該論中的音譯詞對探索漢語史的發展軌跡具有重要意義。概括來看,當下學者們對音譯詞的研究一方面是利用梵漢對音進行音韻學研究,一方面是從外來詞角度進行詞彙研究,很少從詞彙學的角度對音譯詞進行單獨研究,基於這種情況,本文以《瑜伽師地論》中所有含有音譯成分的詞為對象,從以下六部分展開研究:第一章緒論部分梳理了《瑜伽師地論》的文本概況、國內外文獻、漢譯本、梵語本和異譯本,並明確了研究對象、目的和方法。第二章按音譯詞的構成分類,將音譯詞劃分為直譯詞和半音譯半意譯詞兩部分。直譯詞是全部由音譯成分構成的性質比較單一的詞,有語音完整未省略和語音有省略兩種情況,探究直譯詞可幫助我們了解音譯詞的語音特點和規律。半音譯半意譯詞則成分較為複雜,既有音譯成分,也有意譯成分。為了進一步理清這類詞的特點,並且從音譯成分來考察外來詞的漢化過程,本文又將半音譯半意譯詞劃分為“固定”和“靈活”兩大類,音譯和意譯緊密結合不可分離的半音譯半意譯詞,歸為“固定”一類,而音譯成分既可獨立使用,又能與意譯成分組合的,歸入“靈活”一類。第三章著眼於《瑜伽師地論》音譯詞的“一詞多譯”現象。為保證材料的豐富性和研究的充分,本章不僅探討了《瑜伽師地論》音譯詞異譯的成因和特點,還找出了《瑜伽師地論》音譯詞在玄奘以外的譯本中的異譯,保證了從橫向和縱向兩方面展開對音譯詞的“一詞多譯”現象的探究。在研究論內的音譯詞異譯的成因時,本文統計了《瑜伽師地論》八位翻譯人員各自所負責部分的異譯詞詞頻,從一個比較新的角度分析了人為因素對音譯詞的影響。最後本文分析了宇井伯壽在其著作《瑜伽論研究》中指出的玄奘譯本的問題。第四章是對玄奘音譯詞的理論分析,主要考察了玄奘音譯詞的理論“五不翻”翻譯法,並且分析了“五不翻”對前人的承襲,以及後人對“五不翻”的繼承發展。之後本文試圖用“五不翻”翻譯法歸納出五類音譯詞的成因,以豐富該理論的詞例研究。第五章主要是歸納了部分辭書失收、見疑音譯詞,涉及到了丁福保《佛學大辭典》失收、見疑的音譯詞,同時還列舉了部分日本《瑜伽師地論》專書辭典——《瑜伽師地論總索引》失收音譯詞。第六章結語是研究結論和研究展望。通過對《瑜伽師地論》音譯詞的窮盡式分析,本文總結了語音對譯規律和構成特點,對比分析了玄奘譯本和其他譯本中的異譯詞,歸納了玄奘音譯詞的理論,並考察了辭書中失收、見疑的音譯詞。通過上述考察,本文試圖呈現一個《瑜伽師地論》音譯詞的概貌,豐富佛經詞彙研究。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