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公共空间艺术的“游戏化”研究

来源 :中国美术学院 | 被引量 : 5次 | 上传用户:hu82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内互动艺术的兴起反映着社会公众对介入艺术空间参与艺术的现实需求。互动艺术发展至今,其一大特征是越来越充满着“游戏体验”。互动艺术与游戏有着相似的、难舍难分的特征,即都是一种精神追求,就像动物吃饱后的闲嬉。同样都是满足了基本的物质需求才会考虑精神层面的。这也正如席勒“艺术游戏说”所提出的过剩精力产生的“游戏冲动”。公众积极地参与介入公共艺术之中也源于这种“游戏冲动”。而这种“游戏说”似乎更加的适用于描述公共艺术的存在形式。这既是公共艺术的一个主要的存在理由,也是促使民众参与公共艺术、走向互动化的重要手段。这种游戏冲动其中一重要特性是人类在发展过程中对于“参与、交流,沟通”的渴望,对于自我肯定的渴望。互动艺术的兴起反映着社会公众对艺术参与介入的现实需求,两者出现原因从根本上是一样的,而交互这一经人来参与操作的形式从本质上与游戏是近似的,形式上是可以融合的。在信息传递及其便利,快节奏生活的今天,艺术作品传递的内容不也再是严肃教条的。传统景观单一的观赏模式已经满足不了现代空间中群众的参与需求。公众参与艺术活动的身份由“观众”逐渐转向“创作者”。公共艺术设计与创作应该应该是满足尊重人性需求的,是以人为本的互动,游戏正是围绕着人而设计的互动艺术。文中所提及的“游戏化”是指可以对于这种现状的而产生的现代公共空间中的互动艺术设计思维。由此可以使群众在公共艺术中获得更加丰富且轻松的参与体验,从而因更好的接受度达成公共艺术与公众的相互影响。
其他文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