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工子弟学校学生的城市适应状况研究——以南京市民工子弟学校为例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dingyong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人口流动大规模的进行,越来越多的民工子女跟随父母来到城市学习和生活。与在城市公办学校借读的民工子女相比,在民工子弟学校读书的民工子女的城市适应状况令人担忧。本文在统计调查和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分别从民工子女的心理适应、人际关系适应、城市生活适应、学习情况四个方面,详细分析了在民工子弟学校上学的民工子女的城市适应现状。民工子女无论是在心理上,还是在行为上都还不能很好的适应城市生活,这些不适应最终会影响他们的学习。虽然他们有美好的理想和愿望,有积极的生活态度、自食其力的生活本领,有明确的学习目标、一定的伙伴群体。但是由于他们在城市中所处的环境,无论是家庭环境、学校环境,乃至整个社会大环境,都不利于他们在城市的社会化。因此,作者认为,当前可能影响民工子弟学校学生的城市适应的因素主要有民工家庭因素、民工子弟学校因素、同辈群体因素和大众传媒因素,这些因素使得民工子女的城市适应状况不容乐观。总之,民工子弟学校学生的城市适应只是部分适应。最后,作者从社会学角度提出了加强和改善民工子女城市适应状况的一些建议:第一,加强家庭教育,促进学校和家长的联系与交流;第二,给予民工子弟学校政策扶持,改善学校办学条件;第三,更新观念,加强立法,为民工子女适应城市社会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第四,建立家庭环境、学校环境和社会环境三者之间的协调机制。
其他文献
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一步推进,以及中国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城市随迁老人离开家乡后在社会适应过程中出现的养老需求问题日渐显现,表现为公共养老资源的供给有限性和制度间隔性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本文依据现实人际信任的相关理论,通过对几百名青少年学生的调查,对当前青少年的网络人际信任问题进行了系统的实证研究,内容涉及青少年网络信任的特点,影响信任的因素,网络信任的
在当今全球高等教育财政紧缩的背景下,高等教育成本分担与成本补偿已被国际社会认同,推行以贷款为主的学生资助制度势在必行。因此,对国家助学贷款制度进行深层分析,进一步完善制
本文围绕南方一行政村的农民如何对其自身的人力资本进行提升的行动作为主要的研究意趣并展开论述,探讨哪些因素形塑了农民提升人力资本的行动逻辑与行动能力,并建议性地给出了
近年股票市场受到普罗大众的广泛追捧,从投资方式逐步转变成生活方式,正在直接地或间接地影响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多的普通民众融入其中成为活跃的参与者。传统经济学理论认为
学位
伴随着社会结构转型与经济体制转轨,传统“单位制”社会整合模式趋于瓦解。与此同时,城市基层社会也发生剧变,城市社区结构处于快速分化过程中,这致使起着拾遗补缺作用的“街居制
我国土地沙漠化的状况日益严重,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为了改善生态环境并提高牧民的生产生活水平,自2001年内蒙古自治区在全区范围内对荒漠化、草原退化和水土流失严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