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胺类化合物是自然界中一种常见且具有重要价值的有机物质,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在众多的胺类化合物中,烯丙基胺和苯并咪唑因具有重要的生物活性而受到大家的关注。独特的结构特征使其能够与许多生物靶标结合以产生重要的活性,目前已在许多领域找到了它们的实际应用,如在医药学中,烯丙基胺具有重要的医学价值,可作为天然的药物合成中间体等。同时,具有不同取代基的苯并咪唑已显示出具有抗精神病药、抗溃疡、抗病毒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胺类化合物是自然界中一种常见且具有重要价值的有机物质,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在众多的胺类化合物中,烯丙基胺和苯并咪唑因具有重要的生物活性而受到大家的关注。独特的结构特征使其能够与许多生物靶标结合以产生重要的活性,目前已在许多领域找到了它们的实际应用,如在医药学中,烯丙基胺具有重要的医学价值,可作为天然的药物合成中间体等。同时,具有不同取代基的苯并咪唑已显示出具有抗精神病药、抗溃疡、抗病毒、抗菌、抗肿瘤、抗高血压、抗糖尿病、抗HIV临床和其他生物活性的潜力。在农业中,具有苯并咪唑结构的化合物也具有杀真菌和调节植物生长的特性,常用于农药的生产。此外,苯并咪唑在材料科学领域也受到大家的亲睐,可用作制备光化学传感器聚合物、电解质膜、催化剂的原料等。结合课题组的研究工作,本论文主要介绍了无金属催化的烯丙基化反应以及氧化偶联反应制备烯丙基胺和苯并咪唑的方法策略,其主要内容如下:第一部分工作:烯丙基胺类化合物的的合成该部分工作以2,3-二氯5,6-二氰基苯醌(DDQ)为氧化剂,实现了无金属催化的N-苄基芳胺α位的烯丙基化反应,并制备了一系列烯丙基胺类化合物。实验过程中,首先以N-苄基苯胺为反应原料,经温和条件在DDQ的氧化下,通过一系列的条件筛选以高收率得到烯丙基胺目标产物。然后在最优反应条件下进行了底物的普适性考察,得到了结构多样的目标化合物。最后,通过相关的核磁检测分析对反应过程进行了机理探究,提出了一种合理的机制来解释该反应历程。第二部分工作:苯并咪唑化合物的合成该部分工作研究了DDQ氧化的分子内脱氢偶联制备1,2-二取代的苯并咪唑化合物的方法策略。在实验过程中,首先以N,N’-二苄基邻苯二胺为反应原料,在DDQ的氧化下,通过分子内脱氢偶联作用得到目标产物,接下来进行了一系列的条件筛选,建立了最优的反应条件,并在最佳反应条件下进行了底物的普适性考察,得到了一系列结构多样的苯并咪唑类目标化合物。最后,提出了一种合理的机制来解释观察到的反应性和选择性。在实验过程中还发现,在特定情况下,N-苄基邻苯二胺能够通过空气氧化与对氰基苯甲醛环化形成相应的苯并咪唑产物,这为通用的1,2-二取代苯并咪唑的合成提供了替代方案。本课题发展的苯并咪唑化合物的合成策略,反应条件温和、收率较高、成本低廉、操作简便、具有较好的底物普适性,可用于苯并咪唑及其衍生物的广泛合成。
其他文献
并网逆变器是微电网、新能源发电和新型电力电子化电力系统等应用中的核心功率变换设备。电流控制内环(又名电流调节器)作为并网逆变器的核心控制环节,其带宽决定了并网电流的动态性能与稳态正弦度。目前并网逆变器电流调节器都采用同步坐标系下的比例-积分(PI)控制与静止坐标系下的比例-谐振(PR)控制,而这两种方法在数字控制实现中都存在带宽的限制。无差拍预测控制作为达到理论动态性能极限的电流调节器,虽在电机控
色满酮骨架是许多天然产物以及多种生物活性分子的核心结构,具有广泛的生理活性。在药物发现和设计过程中,色满酮骨架是活性先导化合物发现和合成中重要的砌块。开展色满酮衍生物的多样性合成研究,将有助于推动该类化合物在药物研发过程中的作用。目前已报道了多种手性催化体系,高效构建具有光学活性的色满酮衍生物。但是,已报道的方法主要集中在以色酮为原料或构建含单一(或两个)手性中心的色满酮衍生物,构建含三个(或三个
柔性传感器是智能可穿戴电子设备和物联网(Io T)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柔性压阻传感器,因具有响应时间快、成本低和耐用性高等优点,已成为当前传感器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但目前,柔性传感器在压力检测范围宽、灵敏度高、稳定性好和制备简单等方面,相互制约,各种性能均优难以同时获得。柔性压阻传感器的性能可通过优化敏感元件的结构和选取合适的导电感应材料两方面来提高。为此,本文选择二维材料MXene(Ti3C2
随着加工系统自动化程度和复杂程度的不断提高,切削过程的在线监测技术成为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的重要保证。切削过程监测依赖于诸多切削条件,存在数据来源多、影响因素不确定的特征,仅通过单一的基于数控系统或传感器信号的监测技术难以实现不同切削条件下对切削过程的可靠监测,影响加工质量。数字孪生作为提高监测效能的重要工具,可将多源数据的集成监测与虚拟仿真分析相结合,为不同切削条件下切削过程的仿真监测提供
随着现代工业技术的飞速发展,金属材料以其优异的力学性能广泛应用在各个领域。金属材料在生产和服役过程中因高温、高负荷、高压等外部环境的影响,容易在其表面或内部产生微小缺陷,如果不能及时地识别损伤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在重复加载的情况下使金属构件在运行时出现故障,会引发重大的安全事故,因此对金属材料的定期检测和评估显得尤为重要。激光超声成像技术作为无损检测领域常用技术之一,具备远距离、非接触、高精度和高空
齿轮传动系统是航空发动机的关键传动部件之一,保证其处于良好的润滑状态显得尤其重要。航空齿轮通常在高速、重载下运转,如果齿轮润滑设计有缺陷、不合理,不能形成可靠有效的油膜,不能隔绝齿轮表面的直接接触,会导致齿面磨损加剧,摩擦系数增大,将产生巨大的发热量,降低齿轮传动系统的传递效率,影响传动系统的平稳性,使系统发生失效。因此,开展航空齿轮弹流润滑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航空齿轮副啮合界面为研究对象,
添加稀土元素是提高AZ系镁合金力学性能的重要途径,但极易在合金凝固过程中形成高熔点粗大Al-RE金属间化合物相。如何调控这类Al-RE化合物相是镁合金领域的研究方向之一,本文以AZ80-Ce合金为试验基础合金,通过合金化的方法制备了不同La含量的AZ80-Ce-x La(x=0、0.5、1)合金。利用XRD、SEM、EDS、EPMA和TEM等表征手段研究了La添加对AZ80-Ce合金中第二相的影响
本课题来源于“面向协作机器人的双向驱动关节创新设计与柔顺控制方法研究”国家自然学科基金重大研究计划(92048201)。随着节约能源成为社会发展的主题之一,使得提高能源设备的转化效率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之一,因此,机器人驱动系统朝着高速且高效的方向发展。虽然齿轮传动因其结构紧凑、速比大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各类传动系统中,但由于齿轮传动在高速传动时振动和噪音较大等特点限制了其在高速传动领域的应用范围,
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桥梁可以充分利用钢梁和混凝土的性能,兼具钢和混凝土结构的优点,作为一种新的桥梁结构形式具有巨大应用前景。已有的应用经验表明,环境中的腐蚀介质侵入会引起组合结构耐久性退化,从而导致结构承载力降低。氯离子在混凝土中扩散会导致混凝土中的钢材表面脱钝,引起钢材锈蚀。对于组合结构而言,氯离子会引起剪力钉锈蚀,而对在役组合结构桥梁进行剪力钉锈蚀检测十分困难。因此,建立组合结构桥梁中剪力钉的锈
随着我国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的不断加大,隧道工程的施工场景越来越多,TBM作为隧道掘进的先进设备,需要适应更加复杂的工程地质条件,同时滚刀的相关参数也应与地质条件相适应。滚刀布置的间距影响着岩体中裂纹的扩展方式和破岩效率。因此,研究含有节理的地层在不同节理条件下的刀间距优化方案,对于掌握节理岩体的破岩机理和滚刀破岩效率随地质条件变化的演化规律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以剪切流变试验仪为依托,自主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