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强对流天气灾害综合风险模糊物元评价研究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o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几十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加快,世界各地暴雨、大风、冰雹等各种极端强对流天气频繁发生,每年都给人类社会带来重大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突发性强、破坏力大的强对流天气,如今已经成为世界上主要的灾害性天气。人们逐渐认识到开展灾害风险防范研究、规避强对流天气灾害风险对于社会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性。而以往单一强对流天气灾害的风险研究已难以应对当前多种强对流天气灾害并发、群发的形势。因此着眼于多种强对流天气灾害整体的综合风险评价研究对地区减小灾害风险意义重大。重庆市由于受中、小尺度天气系统、地理位置、地形等因素的影响,春、夏季暴雨、大风、冰雹等强对流灾害性天气频发。而且,重庆市是我国农业比重最大、人口最多的的直辖市,每年因大风、冰雹等强对流灾害性天气造成的经济损失达数亿元。针对重庆市强对流天气灾害发生频率高、致灾严重的现状,开展重庆市强对流天气灾害综合风险定量评价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基于1981-2010年重庆市34个国家级气象站的强对流天气数据和重庆市38个区县的社会经济数据,采用数理统计法、反距离权重插值法实现重庆市强对流天气时空分布特征及成因研究;依据针对性、可操作性等指标选取原则,构建包括致灾因子综合危险性、承灾体物理暴露性、灾损敏感性和防灾减灾能力四个层次的强对流天气灾害综合风险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与AHP相结合的综合赋权法确定指标权重,利用模糊物元评价法实现重庆市强对流天气灾害致灾因子综合危险性、承灾体物理暴露性、灾损敏感性、防灾减灾能力、综合脆弱性和综合风险的评价。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重庆市强对流天气时空分布特征(1)重庆市暴雨日数月际变化明显,呈现显著的单峰特点。总体来看,5-9月份为暴雨的多发期,7月份达到峰值。全市夏季暴雨最多,春、秋季较少,冬季无暴雨出现。暴雨日数的月际变化与副高的移动规律密切相关。重庆市暴雨存在三个高值区中心,分别是:渝东北部的开州区、渝东南部的酉阳县和渝西部的北碚区。年均暴雨日的地区差异性与地理位置、天气系统及其移动、地形等因素密切相关。(2)重庆市大风主要发生在3-9月份,且大风年内分配比例呈现出明显的双峰结构,7-8月为主峰,4-5月份为次峰,尤以8月份最多。重庆市夏季大风最多,春季次之,秋、冬季大风较少发生。大风的季节演变受地理位置、环流背景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年平均大风日数高值区中心位于渝东北部的巫溪县。地形因素对重庆市大风发生频率影响较大。(3)重庆市雷暴主要发生在4-8月份,尤其以7月份最多,夏季是重庆市雷暴最多的季节,春季次之,秋、冬季雷暴较少。雷暴发生日数的月际变化与降水多寡密切相关。重庆市年均雷暴日数呈现西少东多,北少南多的分布特征。年均雷暴日数高值区位于渝东南部的酉阳县、秀山县。年均雷暴日数空间分布特征与地形、水汽供应路径密切相关。(4)重庆市冰雹主要出现在3-8月份,且呈现出显著的双峰特征,4、5月份为主峰,7、8月为次峰,尤以4月最多。重庆市春、夏季午后至午夜时段冰雹多发,而秋、冬季冰雹较少发生。重庆市冰雹的月际变化与环境温度、上升气流的季节变化密切相关。年均冰雹日数呈现从渝东南地区向渝中西部地区逐渐递减的趋势。年均冰雹日数空间分布特征与重庆市地形条件密切相关。(2)重庆市强对流天气灾害综合危险性总体较低全市38个区县中,有3个区县属于高危险等级,占区县总数的7.89%;有12个区县属于较高危险等级,占区县总数的31.58%;共23个区县属于较低危险等级和低危险等级,占区县总数的60.53%。从重庆市强对流天气灾害综合危险性空间分布上看,高危险等级和较高危险等级的区县主要集中分布在渝东北和渝东南地区,较低危险等级和低危险等级的区县主要分布在渝东北的南部、渝东南的北部和渝中西部的大部分地区。高暴雨危险性与高大风危险性是渝东北区县综合危险性等级高或者较高的主要原因;高雷暴危险性与高冰雹危险性是渝东南区县综合危险性等级高或者较高的重要原因;而渝东北的南部、渝东南的北部以及渝中西部大部分区县的较低或低危险等级主要是由于暴雨、大风、雷暴、冰雹等致灾因子危险性较低导致的。(3)重庆市强对流天气灾害承灾体综合脆弱性整体较高全市38个区县中,属于高脆弱等级的有5个区县,占区县总数的13.16%;属于较高脆弱等级的有17个区县,占区县总数的44.74%;属于较低以及低脆弱等级的区县共16个,占区县总数的42.10%。从重庆市强对流天气灾害承灾体综合脆弱性空间分布上看,渝东北地区整体脆弱性最高;主城周边地区整体脆弱性次之;渝东南地区整体脆弱性较高;主城区整体脆弱性较低。总体来看,重庆市高及较高脆弱等级区县呈“人”字形相连,主城地区低及较低脆弱等级区县集中分布,边缘地区若干较低脆弱等级区县零星分布。强对流天气灾害承灾体综合脆弱性是由承灾体暴露性、灾损敏感性、防灾减灾能力三种要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就同一脆弱等级的不同区县而言,脆弱性三要素的构成存在差异性。(4)重庆市强对流天气灾害综合风险整体较低全市38个区县中,有6个区县属于高风险等级,占区县总数的15.79%;有8个区县属于较高风险等级,占区县总数的21.05%;有12个区县属于较低风险等级,占区县总数的31.58%;有12个区县属于低风险等级,占区县总数的31.58%。从重庆市强对流天气灾害综合风险的空间分布上看,总体呈现出渝东北地区和渝东南地区高风险,“一小时经济圈”低风险的分布特点。以开州区为高值区中心的渝东北地区综合风险整体最高;以酉阳县为次高值区中心的渝东南地区综合风险整体较高。强对流天气灾害综合风险的低值区有两个:一个是以主城区为核心的低值区;另一个次低值区位于渝东南的北部地区。重庆市各区县强对流天气灾害综合风险等级成因较为复杂。总体上看,强对流天气灾害的高风险等级多是由高或较高致灾因子危险性叠加上高或较高承灾体脆弱性导致的,强对流天气灾害低风险等级多是由低或较低致灾因子危险性叠加上低或较低承灾体脆弱性形成的,强对流天气灾害较高风险等级与较低风险等级的成因差异性较大。
其他文献
以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GC/MS)方法,分析各种塑料制品如聚乙烯(PE)、聚丙烯(PP)、聚苯乙烯(PS)、聚氯乙烯(PVC)、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的燃烧产物,探讨添加不同体积汽油时燃烧产物
本文研究了采用射频溅射法以3Cr13马氏体不锈钢为基片制备硫化钨薄膜。实验分别采用了不同的溅射功率、工作气压和沉积时间来制备样品。之后对三组样品分别进行物相分析、表
中井院现场教学主要是组织学员到革命旧居、遗址现场,通过现场讲解、点评、互动等方式接受革命传统、党的优良作风和理想信念教育。现场教学作为一种基于现代教育思想和管理
政府对于高新技术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一方面促进了企业自主科研创新的提升,另一方面也使部分不具备资格的企业企图通过高新技术认定,以此来降低税收。因此,大量的"伪高新"企
寻找耐酶、抗耐药菌、耳肾毒性低的衍生物己成为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研究开发的重点 ,本文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化学改造、生物合成和钝化酶抑制剂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了综合性介
为探究"玉米田养鹅"对农田生态系统杂草多样性、土壤理化性质及玉米生长状况的影响,以林芝市八一镇章麦村试验田为研究对象,运用对比方法,研究玉米田养鹅(Raising geese in c
近年来,科学技术在农业方面应用广泛,在农田水利工程的规划设计、建设、管理方面都应用了先进的技术,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对我国农田水利工程规划设计中的常见问题进行
强对流天气预报是气象保障的一个难点,现阶段对短时强降水、雷雨大风、冰雹等强对流天气的预报还十分困难。华南前汛期广东省强对流天气频繁,雨量大,常常造成严重灾害,因此,
本文提出从抗生素的化学结构、抗菌谱和耐钝化酶为依据,将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进展分为三代或三个阶段。目前开发的品种已从不抗绿脓杆菌、耐钝化酶 差,以卡那霉素为代表的第一
观测事实及数值模式表明:与风暴相关的风在大气底层随高度顺时针旋转是旋转雷暴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螺旋度不仅表征了环境场的旋转程度,而且还表示输入到对流系统中的环境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