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隐语是共同语的一种社会变体,通行于特殊的社会群体,能够折射出特殊的社会群体心理。隐语与社会共同语一样,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变化,并且二者相互影响。犯罪隐语则是隐语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作为一种客观的语言现象,目前从语言学的角度对其语汇进行系统的研究很少。在系统梳理了汉民族隐语发展历程及研究情况的基础上,以《中国江湖隐语辞典》所收录的犯罪隐语为语料,应用定量定性和分析比较的研究方法,对犯罪隐语语汇的音节特点、内部结构特点、修辞编制方法、文化内涵和语义特点等内容进行了系统地描述,并且比较其与共同语或俚语的相同点与不同点。通过对犯罪隐语语汇的全面分析指出:音节表现方面,犯罪隐语中双音节语汇与三音节语汇数量相当,四音节语汇比单音节语汇多。相比而言,共同语则以双音节语汇为主,三音节语汇少于双音节语汇。修辞造词方面,犯罪隐语语汇,所使用的修辞格中,借代、比喻、婉曲占据前三位。语汇结构方面,犯罪隐语合成语汇较多,单纯语汇较少,这符合共同语的特点。在合成语汇当中,又以动宾式语汇居多,这一点与俚语不同,俚语中是以偏正式语汇居多;利用重叠法创造的语汇则以AA式、ABB式为主;犯罪隐语中有“点”作词缀,这可能与这类犯罪隐语流行地的方言有关。另外,通过附加“着、了、过”构成类似句子的语汇,也是犯罪隐语的特点之一,而且这类语汇数量很多。语义方面,犯罪隐语语汇单义词占绝对优势,多义词很少。文化内涵方面,犯罪隐语中的动物语汇折射出中华民族独特的动物情结;“吃”构成的语汇反映出了中国独特的饮食心理;委婉的语汇显现出了中国人的避讳禁忌心理。这些都与共同语一致。在语料充足的基础上,将犯罪隐语从隐语中分离出来,单独进行研究,并且将其语汇系统进行完整描述,这是对隐语研究的细化,相信一定对后来学者的研究有所帮助;揭开了犯罪隐语的神秘面纱,有助于人们了解犯罪分子的独特交际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