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小肠病证候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xy_101210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对古代文献中有关小肠的生理、病机理论、病症及证候等进行整理、归纳,为本研究提供文献学基础。(2)通过收集现代文献,对建国以来西医小肠疾病的中医辨证分型进行统计分析,归纳出西医小肠病中医证候分布规律。(3)通过临床调查,归纳出中医小肠病证候分布规律,分析小肠病常见证候及其分布规律,探讨小肠病发病特点,为临床治疗、选方用药提供依据。 方法:(1)资料收集法:古代文献指从二百多本中医古籍中查出的有关小肠的论述,现代文献包括建国以来有关期刊的报道资料及数十种现代有关中医药或中西医结合书籍。(2)统计分析法:对建国以来文献报道的西医小肠病中医辨证分型进行整理,建立数据库,通过统计学处理,采用多组间X~2检验,得出西医小肠病中医证候分布规律。(3)借鉴流行病学调查方法进行研究: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临床实践,制定小肠病证候研究临床调查表,对符合纳入标准的367个病例进行调查。运用中医理论,对每一病例进行辨证确定其证候,并通过对症状、体征等证候特点的统计分析,归纳出小肠病常见证候及其分布规律,总结出中医小肠病临床证候的辨证规律。 结果:(1)从古代文献中,整理、归纳出小肠的生理功能、小肠病病因、发病机理,总结前人对小肠病的常见病证和证候的认识。(2)对现代医学文献的研究:对3536例西医小肠病中医辨证分型统计分析,归纳出西医小肠病常见中医证候为:①肝脾不调;②脾胃阳虚;③脾虚湿困;④湿热内蕴;⑤脾肾阳虚;脾胃阴虚亦为较常见证候。而肝气郁结、痰瘀热毒、肠腑瘀滞并非小肠病常见证候。(3)借鉴流行病学调查方法的研究:通过对367个病例的调查,初步归纳出常见的中医小肠病基本证候的大体分布规律,以小肠气滞、小肠虚寒、小肠寒热错杂、小肠湿热较多见,而小肠津亏、小肠实热、饮留小肠、小肠瘀血较少见。但小肠病的证候不是孤立存在的,常可出现复合证候。通过临床研究结果统计,中医小肠病每一证候的症状出现频率依次是:①小肠气滞:腹胀,脐周疼痛,肠鸣,胀痛随情志不舒加重、矢气后稍减,喜叹息,嗳气,舌淡苔薄,脉弦。②小肠虚寒:脐周疼痛,喜温喜按,大便溏薄,肠鸣,畏寒肢冷,神疲乏力,脐周胀满,面色少华,舌淡苔白,脉细弱。③小肠寒热错杂:脐周疼痛、胀满不适,腹部喜暖恶寒,肠鸣,口干,口苦,大便干结,或时干时溏,舌红苔黄,脉弦数。④小肠湿热:腹胀,脐周胀满疼痛,恶心呕吐,肠鸣,腹部有灼热感,大便粘滞不爽,或肢体困重,口苦,头昏,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⑤小肠津亏:大便干涩难下,脐周隐痛、胀满,唇舌干燥,舌红苔少,脉细数。⑥小肠实热:脐周疼痛,脐腹部灼热,心烦,口渴,口舌生疮,大便干结,小便黄,舌红苔黄,脉数。⑦饮留小肠:腹中肠鸣,沥沥有声,腹痛,倦怠乏力,呕吐清水痰涎,肢体沉重,
其他文献
目的:通过对动物模型的研究来证明长期慢性脑低灌注是AD的病因之一的假说,从而为该假说提供动物实验证据。方法:成年雄性Wistar大鼠36只,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再根据缺血
教师评价作为教育界的重点和难点,一直以来都以学生成绩或升学率等结果来评价教师,极大违背了素质教育的初衷。本研究顺应素质教育的要求,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探讨教师工
WTO是当今世界上最大和最重要的国际经济组织之一,它是成员方谈判的论坛。WTO争端解决机制独具特色,其运行也是卓有成效的,其中有关管辖规则的具体制度更是有其独特之处,学术
昆明卷烟厂分厂在九十年代初引进了英国MOLINS公司制造的SUPER9卷烟机八套,是卷烟机的主力设备。这些设备的使用时间已在十年左右,电控采用单片机控制,大量使用电子板件,涉及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当今社会,互联网的普及与应用在为人们的生活、学习、交流带来极大方便的同时,也对个人在网上隐私权的保护提出了巨大挑战。为此,世界各国纷纷通过立法
交通的发达程度决定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商品的流通离不开交通的作用。对于辉煌一时的晋商,学术界研究成果颇多,但是对于清代山西商品流通的运道,却很少有人涉及。本文拟通
本研究主要探讨职业受训译员和非职业译员在汉英交替传译过程中记录笔记的特征现状,分笔记数量、笔记形式、笔记语言诸方面;同时考察他们的笔记特征与口译效率的关系。本次研
游戏教学就是以各种各样的游戏的形式进行教学的活动,小学生们可以在开心快乐的气氛中,自然而然地学到小学数学教材中的需要学习的内容。"游戏教学法"是"游戏"和"教学"两个因
目的:评价细胞色素P450酶(CYP2C9)和维生素K环氧化物还原酶复合体亚单位1(VKORC1)基因多态性,对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射频消融术后患者华法林初始抗凝疗效的影响。方法:200例
日本从没有文字,到形成拥有表音文字、表语文字这样一个合理化、多元化文字体系,经历了漫长曲折的过程。本文通过考察日本文字体系的形成过程、日本民族在文字方面创新,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