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纳米铁电材料中应变效应的第一性原理计算和设计

来源 :哈尔滨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5313134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铁电材料在纳米尺度下具有非常优越的极化性质、介电性质、压电性质以及光电性质,可以应用于微型传感器、变频器、内存以及光学器件等微器件。随着计算机技术快速发展,材料计算机模拟变得越来越有效,为计算材料性质和研制新型材料提供一种有力的工具。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是其中最为流行和准确的方法,不依靠经验化参数,完全从材料原子结构和原子性质出发。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不但可以准确地描述铁电材料的铁电本质以及铁电性质,而且可以精确地解释铁电材料在纳米尺度下新的物理现象和设计新型纳米铁电材料,从而很好地指导实验。  本论文采用第一性原理方法,计算了普通铁电材料和铁电超晶格电子结构以及铁电性质,并且设计了两种新型纳米铁电材料。为了更加清楚地解释铁电性质的来源,计算了普通铁电材料的电子结构。第一性原理方法也计算了铁电超晶格的电子结构以及极化性质,分析了超晶格材料的铁电性以及影响超晶格材料极化性质的主要因素。此外,设计了两种新型纳米铁电材料,分别是应力可控纳米铁电超晶格器件和生长在成分梯度衬底上纳米铁电薄膜。  首先,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计算了铁电材料BaTiO3和PbTiO3的能带结构以及态密度。结果显示Ti原子和O原子之间强烈的杂化作用是BaTiO3和PbTiO3铁电性质的主要来源,Pb原子和O原子之间的杂化作用也对PbTiO3的铁电性质有贡献。对各个原子的Born有效电荷计算发现Ti原子、O原子以及Pb原子的有效电荷分别比它们的正常原子价态要大得多,这也说明了Ti-O以及Pb-O之间存在电荷转移,具有共价键特性。  其次,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计算了超晶格BaTiO3/SrTiO3和PbTiO3/SrTiO3的电子结构以及极化性质。超晶格的电子结构和普通铁电材料的电子结构相似。随着超晶格中SrTiO3含量增加,BaTiO3/SrTiO3和PbTiO3/SrTiO3的四方性和极化不断降低。大的晶格不匹配应变导致了超晶格BaTiO3/SrTiO3的极化比BaTiO3大得多,而小的晶格不匹配应变使得PbTiO3/SrTiO3的极化比PbTiO3小得多。为了减小超晶格系统的静电能,超晶格中各个局域层的极化是一定值。静电模型的计算也证实了第一性原理计算的结果。超晶格的内部极化电场和晶格不匹配应变是影响超晶格极化性质的主要因素。  最后,本文设计了两种新型纳米铁电材料。第一种就是应力可控超晶格BaTiO3/SrTiO3铁电器件,计算了这个器件在应力作用下超晶格棒的极化性质和介电性质;在这个器件中,可以改变施加应力,来控制极化和介电性质。另一种就是生长在成分梯度衬底上铁电BaTiO3薄膜。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计算了这个铁电薄膜的极化性质和介电性质,在这个铁电薄膜中衬底和薄膜之间晶格不匹配应变梯度导致了极化梯度和介电梯度,可以通过改变成分梯度衬底的成分梯度,来控制铁电薄膜中极化梯度和介电梯度。
其他文献
水泥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同时也是高耗能和高排放的行业,其中烧成系统又是能耗支出的最大环节,长期以来,烧成系统的运行主要依靠人工的经验,缺少优化方法,导致水泥
汽轮机是火电站的核心动力装置,准确地分析其关键部件—叶片、轮盘系统的振动特性对汽轮机的研究、设计和运行十分重要。本文采用三维有限元技术、波传播理论、接触分析、预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目的 探讨吸入低浓度氢气对小鼠哮喘和睡眠功能的影响及其潜在机制.方法 在哮喘实验中,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哮喘模型组和氢气治疗组,卵清蛋白(ovalbumin,OVA)诱导
夹层玻璃是一种新型复合结构,由玻璃与胶层经过高温高压制作而成,具有透光性好、不褪色、耐疲劳、抗风化性强、易安装的优点。近年来,夹层玻璃作为主要安全防护结构已广泛应用于
多分力传感器在航空航天、船舶、汽车、机械等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如火箭、导弹在发射的时候要进行发射架的六分力测量,风洞、水槽中飞机和船舶各种流体力学问题的试验研究中
本文针对目前故障诊断方法中,基于模型的故障诊断的方法考虑被诊断的系统存在不确定性参数,从而导致系统仿真结果经常与真实行为不一致的缺陷,引入模态区间分析方法对不确定
电力市场环境下人们对电力系统的经济性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使得系统的运行环境更加恶劣,这就必然危及了稳定性的要求。暂态稳定性的快速正确评估,对于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主要是采用数值积分法对预想事故进行暂态稳定性分析,这种方法的主要缺点是计算速度慢。尽管多年来提出了很多新的方法,但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既可靠又快速的暂态稳定计算方法可以满意地应用于实际的电力系统。本文首先建立了适合
近年来,多电平逆变器,包括三电平逆变器,在DC/AC、交流电机调速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相对传统的两电平变流器,三电平逆变器具有很多优点:单管耐压相对提高;开关损耗降低;电磁干扰减小;功率因素提高等。但同时也应该看到限制多电平逆变器发展的诸多因素:随着电平数的增加,计算量呈几何级数增加;中点电压治理困难;新出现的理论算法在实验室内验证困难等。随着逆变器电平数量增加,逆变器的空间矢量调制算法(SV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