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高校新校区图书馆外部形态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YQ86573985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国大力发展高等教育和科教兴国战略的背景下,自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起开始了我国高校校园规划建设的高峰时期。在城市旧城区土地资源日渐稀有珍贵的客观条件下,越来越多的历史高校选择在城市郊区规划建设新校区。目前这些新校区建设大多已进入二三期的建设阶段,而图书馆建筑作为校园的学术知识、公共活动、信息资讯的多重中心正是这一阶段的建设焦点,其外部形态作为大学精神和文化的象征物以及新校区的标志性场所亦成为校园外部空间设计中的重点。上海作为我国高校数量排名前三的城市,近20年来各高校规划建设新校区的工程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已初具规模,本文在对其图书馆建筑进行全面调研的基础上,从形态学入手对外部形态进行整理研究,并分以下四部分进行论述:第一部分根据历史发展脉络介绍了自20世纪初至今我国高校图书馆的不同发展阶段,总结各发展阶段的外部形态特征及示意性简图。并在此基础上,综合新校区建设和信息化技术这两大背景因素对高校新校区图书馆的切实影响,探讨上海高校新校区图书馆建筑实例中所表现出来的外部形态变化趋势。第二部分从场所的角度出发探讨上海高校新校区图书馆外部形态与高校校园之间的关系。首先从理论上分析高校图书馆与公共图书馆的区别,通过对高校图书馆的实用功能、高校图书馆外部形态的象征和认知功能等方面细致分析,进一步阐明高校图书馆及其外部形态在高校校园中的重要性。然后以校园规划实践例证为基础,从要素关系、总图关系和外部空间关系三个视角总结常见校园规划中的图书馆建筑场所关系,最后以具体的场所关系类型来详细描绘上海高校新校区图书馆外部空间。第三部分和第四部分主要研究上海高校新校区图书馆单体外部形态特征。第三部分从形体、立面的构成这些物质形式来探讨图书馆建筑造型中的影响因素与构成理论,之后从评价形式美的多种原则以及建筑审美的各种思潮出发,探讨当今主流的评价原则。第四部分则从建筑形式中所隐含的表达性出发,结合上海高校新校区图书馆建筑单体外部形态的图解,总结出高校新校区图书馆常规描绘语意表达、象征描绘语义表达、隐喻描绘语义表达三种不同表达方式。并分别从文化性、时代性、场所性三个角度概括总结上海高校新校区图书馆外部形态语义表达的本质内容。
其他文献
天津地铁6号线育梁道站为富水软土地层,地连墙施工过程中,通过加强泥浆控制、刷壁、超声波检测和锁口管安装及拔出工艺进行接缝质量控制;基坑开挖前,对地连墙接缝缺陷进行高
围绕客车噪声治理,通过对降噪材料的研究和分析,提出吸声材料、隔声材料、阻尼材料和复合材料的选择和应用方法。
我国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颁布实施以来,建设工程招标投标活动实现了有法可依,全社会依法招标意识显著增强,招标投标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显著提高。但是由于工程
巫术作为民间信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的一些乡村社会中仍然普遍存在,并且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山东潍坊秋千祈子祭祀仪式不仅是一种民俗体育活
介绍在ADAMS/Car中四种随机路面的建立方法,对于应用ADAMS/Car进行整车平顺性仿真分析具有参考价值。
本文以上海市十所高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以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访问调查法、数据统计法、逻辑分析法,对他们的体育消费进行研究,主要从他们的体育消费态度、动机、消费
节点定位技术是无线传感器网络的主要支撑技术之一,传感器节点的位置信息在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诸多应用领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目前,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定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
随着可燃性气体应用范围的增加,可燃性气体的泄漏事故日益增多。若泄漏的可燃性气体未被及时发现,而使其浓度不断增加,当到达一定的爆炸极限是就可能引起火灾爆炸事故,对生命
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简称AR),也称混合现实。它通过图形学等各种计算机技术将真实世界和虚拟数据无缝融合,对真实世界做一定“增强”,来帮助传递信息或加强娱乐效果
文章结合教学实践,从三个方面分析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劣及应注意的问题,并对如何更好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教学提出了不同的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