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城市经济的迅猛发展和城市化的快速推进,我国的城乡差距也在不断拉大,并远远超出世界平均水平,成为当前发展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这与我国当前所处的发展阶段以及长期城乡分割的政策体制是分不开的。协调城乡关系,促进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对城乡发展及实践规划进行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本文以在陕北地区县域城乡发展中,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志丹县为研究对象,采用理论抽象和实践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社会学、经济学、生态学、地理学以及城市规划等多学科为视角,探讨如何科学、合理的引导志丹县域城乡,实现和谐规划、和谐发展的这一阶段性的动态发展目标。
首先,将志丹县域城乡置于高速发展的宏观背景下进行分析,打破了“就城乡论城乡”的研究格局,始终抓住城镇化与城乡发展要素两条主线,以构建其城乡和谐发展的动力机制,从而寻找城乡和谐发展、规划的切入点。其次,从微观角度入手,以志丹县行政地域为研究范围,又不失选择性的涉及经济社会关联效应的影响范围,构建了志丹县域城乡和谐规划的框架体系,包括:规划的理念、原则、内容和评价指标。同时针对不同地区的发展情况,在保持其专项指标基本框架不变的基础上,对各个主要评价指标,如城乡人均GDP、产业结构、人口城镇化率、城乡高中入学率等的选取有所增减或变化,既保证研究结果可比性的同时,又体现其灵活性。最终,从产业结构、城镇规划、设施支撑和管理实施四个方面,提出了志丹县域城乡和谐规划的支撑体系,以保障规划各项工作的有力、有序、有效的开展和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