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可视化的电流变液动力学中俘获效应实验研究

来源 :湘潭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of869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电流变效应的机理研究,一直是电流变技术领域的核心研究内容,其成果无论是对电流变材料的配方设计还是工程应用都是至关重要的。虽然电流变材料已具备kPa级的屈服应力,但对于工程实践中MPa级的要求仍存在很大差距,因此电流变效应机理的准确而全面的表征还需要深入研究。然而,在动态耦合环境(电场、流动场)中,基于俘获效应来研究电流变效应机理的理论和实验工作,在该研究领域还是一个新的课题。鉴于此,本文建立了电流变悬浮液的动态耦合数学模型,通过可视化科学实验和模拟仿真工作,研究电流变悬浮液的“结构-力”动态耦合关系,并寻求决定基于俘获效应的“结构-力”动态耦合强度和完成时间的关键因子。首先,基于俘获效应现象,综合运用电介质物理学、流变学和电动力学,并结合传统的电流变悬浮液动力学方程,分析电敏颗粒在电场和流动场耦合作用下所受的主要作用力,建立了能够表征电流变悬浮液的“结构-力”动态耦合关系的动态耦合数学模型。其次,利用分子动力学方法数值模拟了电流变悬浮液在静态场和动态耦合场(电场、流动场)下电敏颗粒的运动规律,即在静态场下电敏颗粒在静电极化力作用下集聚成链状结构,而在动态耦合场下电敏颗粒由于受到俘获作用力的影响而被链状网络结构俘获,从而致使控制流动场内电流变悬浮液的亚微观结构与力学性能产生一个动态耦合过程。最后,通过可视化科学实验观测研究了电流变悬浮液在静态场和动态耦合场(电场、流动场)下的亚微观结构演变规律。对比分析可知,静态场下不存在俘获效应,而动态耦合场下由于俘获效应的存在,致使链状网络结构能够俘获来自控制场内上游的自由电敏颗粒,从而引起控制场内电流变悬浮液的固相分率Ф、密度ρ以及颗粒的堆积形式N发生改变(亚微观结构产生形变),进而改变电流变悬浮液的宏观力学性能,即“结构-力”的动态耦合,该结果与模拟仿真基本吻合。
其他文献
2000年10月~2002年11月,以自拟养血温肾汤结合西药治疗血透皮肤瘙痒症患者17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质量的进一步提升,烟草的需求以及质量都有了明显的上升。因此,现代烟草行业的全面发展势在必行,这就需要重视科学发展观的落实和执行,这对
随着教育国际化趋势的逐渐形成,各国在考试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愈发频繁。虽然我国的高考考试制度已经非常完善,但如何让我们的考试更高效优质地为国家的发展选拔出合格的人才,还需要进一步向发达国家借鉴。在此背景下,国内外考试成为教育者研究的热点。作为美国高校入学的重要参考之一的SAT Ⅱ学科考试,可以视为美国的高考。SAT Ⅱ考试长期受到国际的关注。从已有文献可以看出,国内外对美国SAT考试的整体介绍较多,但
通过室内发芽试验研究了卡那霉素对中华结缕草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卡那霉素处理对中华结缕草种子萌发影响不显著,而不同浓度及不同处理时间则对其幼苗生长影响
2000年7月-2003年3月,我们采用银杏叶提取物联合活性维生素B12(VitB12)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N)患者47例,并与用活性VitB12联合维脑路通治疗的32例作对照,现报告如下.
射频仿真系统馈电网络产生过高的基底噪声会影响仿真试验的开展,因此在设计馈电网络时需要对其基底噪声进行理论分析并加以控制。首先根据噪声理论确定影响射频仿真系统馈电
万物生于土,土地是万物之母。土地资源承载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为人类文明的延续提供基础。土地是国家与人民的宝贵财富,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础所在。我国经济的蓬勃发展与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对土地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国有土地资源的短缺促使土地资源需求逐渐向集体土地资源转移,集体土地资源所面临的压力也是不断增大[1]。集体土地集资源属性与物权属性于一身,属于基础性、战略性资源,我们在利用集体土地的同时,要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