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解放战争前后,中国共产党从最基本的国情出发,在广大农村进行了空前规模的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土地改革运动,这不但是中共最终战胜国民党政权的决定性举措,而且在一定时期内有效地促进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使广大农村社会发生了很大变化。本文就以山东省沂水县土地改革的具体情况为个案,论述了土改运动及其对农村社会的影响。全文共分以下五个部分: 一、沂水县土地改革运动的过程 抗战胜利后,沂水县党组织从开展反奸清算运动开始,1949年底基本完成土地改革,到1951年2月结束土改,前后历时5年左右,大致经历了反奸清算复仇、前期土改、后期土改、结束土改四个阶段。中共因时而宜,在各个阶段采取了不同的运动方式,通过土改促进了各项工作的开展。 二、土改对农村基层政权的转换和建构 沂水县党组织在土改前期先是建设和整理了乡村组织工作,确立贫雇农在农会中的领导地位,树立农会的绝对权利。到土改中后期的民主建政工作,基本构建起了农村基层政权的框架。使“人民民主”思想开始深入人心,提高了农民参军、生产、支前和各项社会改革的积极性。 三、文化思想的宣传 在土改中,沂水县党组织为赢得农民的认同和支持,组织各级干部和革命知识分子深入农村,采用办学、大众传媒、大众文艺等适合农民接受的方式,开展文化思想宣传教育运动,提高农民的文化水平、参政意识和政治觉悟,推动了土改运动的顺利开展,保证了党在解放战争中的胜利。 四、农民社会心理和社会行为的变化 通过土地改革和各项运动的开展,沂水县农民的社会心理开始体现出越来越多的现代性并成为社会变革的历史主力。农民政治觉悟空前提高,主动废除封建礼教,使民间信仰趋于衰微。农民以空前高涨的政治激情和参与意识,给解放战争以人力、物力以及财力的大力支持 五、结语 从沂水县在解放战争前后的土地改革可以看到,当时的土地改革是对土地这一重要的社会资源进行调整,农民的社会地位、社会心理和价值观念必然会在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