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近年来,脂质体因其优良的组织相容性而备受关注。脂质体作为药物载体,具有靶向、缓释、组织亲和力高、毒性低等优点,但同时也存在如制备工艺复杂、稳定性差、临床使用操作繁琐等瓶颈问题。以市售注射用紫杉醇脂质体为例,临床使用前加入5%葡萄糖溶液10ml后,需专用振荡器(振荡频率20Hz,振幅:X轴方向7cm、Y轴方向7cm、Z轴方向4cm)振摇5min,待完全溶解后,再稀释供临床使用,造成其临床推广困难。本课题组在前期的研究中,选用多西紫杉醇(Docetaxel, DOT)为模型药物,创建了将固体分散技术与泡腾技术组合制备特定微米级尺寸脂质体的专利新技术,即DBaumNC(Dibaum with negatively charged)专利新技术(2009年1月申请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号:200910103135.X;2010年1月申请PCT发明专利,申请号:PCT/CN2010/070342 ),研制出了多西紫杉醇脂质体( Docetaxel Liposomes,DOT-LP),该脂质体粒径约0.8μm,带负电荷,经试验研究显示基本解决了上述瓶颈问题,并且在家兔体内药效学试验中显示,DOT-LP能将DOT(92%)主要传递至肺部,而少量传递至肝、肾和心等其它器官,并在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and Biomedical Analysis(2009,49(2):989-996,IF:2.8)和Journal of Drug Targeting,(2010, 4,PMID: 20429774)杂志上发表论文共2篇。目的本文针对上述问题,选用DOT为模型药物,进一步完善研制DOT-LP的工艺,以期达到简化该脂质体临床使用的目的。为脂质体给药系统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1.采用DBaumNC技术制备DOT-LP,首先通过固体分散法制备DOT-PLP,再通过泡腾水化制备DOT-LP。2.采用光学显微镜观察DOT-LP形态;采用马尔文激光粒度测定仪测定DOT-LP的粒径和电荷。3.采用鱼精蛋白沉淀法测定DOT-LP包封率,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DOT-LP含量以及包封率。4.采用单因素考察法,以脂质体水化时间和外观为指标,筛选并考察显著影响DOT-LP制备的主要因素。5.采用正交设计法,优化制备处方和工艺。结果1.处方及工艺的研究:以脂质体水化时间和外观为指标,考察影响制备脂质体的反应温度、反应时间、DOT用量等主要因素。2.最佳处方及工艺的研究:在单因素考察的基础上,采用正交实验确定最佳处方及工艺。其最佳处方及工艺制备的DOT-PLP为白色粉末,水化后得均一乳状液,所得DOT-LP形态圆整、分散性能优良。3.质量研究:采用最佳处方工艺制备的DOT-PLP粉末流动性良好;泡腾水化3min内完成,得白色均一乳状液。DOT-LP混悬液的pH值为5.4±0.1,其外观形态为圆整球体,表面电荷为-15.3mv,平均粒径为1.20μm,包封率为90.5%。结论1.建立的脂质体制备工艺,具有操作简便、产品质量稳定且重复性好等优点,克服了现有生产工艺重现性差,产品质量不稳定等问题,具有工业化的前景。2.采用最佳处方及工艺所制得的DOT-PLP临用前只需加入泡腾剂振摇即可溶解,不需要特殊装置,使用操作简便易行,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