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财政预算是政府的财政收支计划,指导和控制着我国一切政府活动的进行,而预算编制则是政府预算的方向标,同时用来反映政府活动的范围、方向和政策。县级政府预算编制作为整个国家预算编制体系的基础一环,在指导和控制地方政府各部门的财政支出状况,规范财政流程、细化财政支出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自2015年我国开始实行新预算法改革以来,我国各地财政部门在预算管理方面已经取的了一定的进展,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财政支出规模的扩大化和多样性,县级财政部门在预算编制的过程中出现了很多现实性的问题,例如在预算编制的过程中各主体之间分工不明、职责不清、缺少专业的咨询机构,编制内容不完整、软件开发进程跟不上,以及预算年度的偏差等等,这些问题共同影响了财政预算编制的系统性、精准性、科学性。因此对于县级财政预算编制体系的研究,不仅是针对预算编制体系中的某一个环节进行独立分析,而是基于县级财政的实际,对整体预算编制的框架进行漏洞分析,漏洞填补,这些环节的完善可以增加其科学性、完整性,促进每一个预算主体规范操作程序、建立严谨严密的支出流程,从而建立起一个严谨严密、规范透明、科学合理的预算编制体系。通过以Q县为例,通过实证分析发现预算编制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地方政府预算编制体系是一个系统性的工作,涉及的内容方方面面,包含编制、执行、监督等多个环节,主要涉及预算主体、预算编制程序、预算编制方法和最后的公开审查机制,所以要从整体处着眼,进行系统优化,才能提升预算编制的精准性。本文根据当前县级财政的预算编制体系现状进行阐述分析,我们不难分析出导致预算编制技术的落后的根本原因是预算编制体系的落后与缺失。在我国新时代经济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县级政府虽然与外资接触有限,但是县级政府承担着更多的保障民生和地方基本建设的重担,随着民生提标等刚性需求的增加,县级财政压力持续扩大,这就需要我们合理分配财政资金,将现代预算管理与传统预算管理相结合:一、通过对于权力问责层面的确定明确预算编制的三方面责任主体;二、机制方法的创新为预算编制的准确性提供保障;三、监督审查机制为预算支出提供制度约束等,这些措施共同促进了县级地方政府预算编制体系改革的优化升级。所有的改革依据时代背景不同都是具有历史局限性的,随着中国地方经济的不断发展,关于财政预算编制体系的研究也将不断的深入与全面,因此,完善地方财政预算编制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