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着电脑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的盛行,网络虚拟空间逐步发展成为一种全新的生活领域,并冲击着既有社会、法律和经济规则。特别是近几年,虚拟社区的发展所衍生的一系列涉及虚拟财产利益、虚拟人格利益等的案件层出不穷。在国内司法实践中,此类案件有的已有定论。但是,由于目前我国民法没有对相关侵犯虚拟财产行为、侵犯虚拟人格行为有明确的立法规定,甚至对虚拟财产及虚拟人格都没有进行明确的理论支持,所以实践中的处理多是通过对相关条文做扩张性解释或干脆勉强将虚拟利益套入现实,以谋求具体案件的法律依据。这样做往往导致虚拟主体利益受到侵害后寻求不到应有的法律救济,更导致这类产生实际侵害后果的行为还会以更大数量、更复杂的形式源源不断地出现,从而制约网络虚拟社区的正常发展,故对此问题进行民法研究已经刻不容缓。但是对于虚拟社区中,虚拟财产应如何定性,虚拟财产是否属于民法意义上的财产,虚拟人格应如何定性,虚拟人格与传统人格利益有哪些区别与共同点,我国民法均未有明确规范,凸现了对虚拟社区内虚拟财产及虚拟人格保护的真空地带。本文拟从国内外虚拟财产及虚拟人格的立法、司法和实践的角度,就虚拟社区中的民事权利进行尝试性探索。全文除序言和结语外,共分为三章。第一部分分析了现有民法制度在虚拟社区发展中的局限性。先从外因角度分析了网络环境对民法及民法理论的影响,从民法的价值理论和基本原则展开,指出传统民法理论在网络时代的发展中不得不正视的客观影响。然后又从现有民法制度在虚拟社区发展中的局限性这个客观现实入手,分析了传统民法中关于财产权和人格权的理论及规定,已经不能适应网络时代的发展要求。第二部分对虚拟财产权这一新型权利进行论述。虚拟财产权国内外多有研究论述,本文借鉴前人研究成果,借鉴案例,对虚拟财产、虚拟财产权的内涵进行了分析和讨论,并详细分析了虚拟财产权的属性、特征、及权利内容。第三部分对虚拟人格权进行了突破性的研究分析,从传统人格权入手分析,结合实践判例、网络事件及虚拟社区自治规范,对虚拟人格、虚拟人格权的内涵进行了分析和讨论,并详细分析了虚拟人格权的属性、权利内容及虚拟ID人格权财产化等问题。从理论的角度看,对虚拟财产权和虚拟人格权相关理论的研究不仅能改善国内外对这两个问题既有研究的非常有限的的现状,同时也能对民事权利在虚拟社区中的扩张与泛化的理论研究有所帮助,对网络虚拟空间相关案件的司法实践起到指导作用。从现实的角度看,保护虚拟财产利益及虚拟人格利益对促进网络技术和虚拟空间的繁荣,维护社会稳定也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