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二羟基维生素D对人前列腺癌激素非依赖细胞DU145和PC-3增殖、转移的影响

来源 :复旦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w_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国,前列腺癌的发病率逐年提高。患者经内分泌治疗一段时间后,大部分前列腺癌细胞会转变为激素非依赖性细胞,此时治疗面临困难,最后会导致疗效不佳,因此寻求更有效的治疗方式十分重要。本研究着重于1,25 二羟基维生素D<,3>对人前列腺癌激素非依赖细胞株DU145和PC-3增殖、转移的影响,期望探索一种新的治疗前列腺癌的药物。本实验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 1,25二羟基维生素D3对DU145和PC-3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 目的: 研究不同浓度1,25二羟基维生素D<,3>对前列腺癌激素非依赖性细胞株DU145和PC-3生长的抑制作用。 方法:将1,25二羟基维生素D<,3>加入DU145和PC-3培养基,1,25二羟基维生素D<,3>浓度分别为10<-6>mol/L、10<-8>mol/L和10<-10>mol/L,培养72小时后,显微镜下进行细胞记数及观察有无细胞凋亡,并与对照组作比较。 结果:经过1,25二羟基维生素D<,3>干预的DU145和PC-3细胞在1,25二羟基维生素D<,3>浓度分别为10<-6>mol/L和10<-8>mol/L的培养基中与对照组相比生长明显受抑制,其中在DU145细胞中抑制率分别为29.07%和12.79%;在PC-3细胞中抑制率分别为38.87%和19.12%,并且呈浓度依赖性,浓度越大,生长受抑制越明显(P<0.05);而在浓度极低的1,25二羟基维生素D<,3>为10<-10>mol/L的培养基中生长抑制不明显。三组干预浓度作用后的DU145和PC-3细胞均发生了凋亡。 结论: 1,25二羟维生素D<,3>在较低的浓度(10<-8>mol/L)便能抑制DU145和PC-3细胞生长,并且为浓度依赖性。抑制细胞的机制可能为促进凋亡。 第二部分1,25二羟基维生素D<,3>与前列腺癌转移抑制基因RIKP、PTEN、MKK4、nm23相关性的研究 目的:研究1,25二羟基维生素D<,3>对转移抑制基因RIKP、PTEN、MKK4、nm23的作用。 方法:提取经过1,25二羟基维生素D<,3>作用过的DU145和PC-3细胞的mRNA,进行RT-PCR扩增,分别检测RKIP,PTEN,MKK4,nm23基因的表达强度并与对照组进行对比。 结果:DU145和PC-3细胞在经过1,25二羟基维生素D<,3>作用以后 nm23基因的表达相比对照组显著上调(P<0.05),在DU145细胞,分别上调了45.13%、28.67%和21.12%,在PC-3细胞则上调了12.73%、7.83%和5.96%,而RKIP,PTEN与MKK4的表达与对照组相比没有显著差异。 结论 1,25二羟维生素D<,3>抑制DU145和PC-3细胞增长的机制与调控肿瘤转移抑制基因nm23有关。而与其他肿瘤转移抑制基因RKIP,PTEN,MKK4无关。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学位
期刊
期刊
学位
研究背景肝癌是我国发病率第三位的恶性肿瘤,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早期肝癌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手术切除。但由于其发病隐匿、就诊较晚及合并肝硬化致肝功能差等原因,手术切除率仅20%~30%。对不能手术切除的中晚期肝癌患者采用微创治疗,仍可取得较好疗效。随着现代物理学技术向医学领域的延伸以及现代影像技术、微电子学、计算机信息处理等在科学领域的应用,微创治疗已成为中晚期肝癌治疗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肝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