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回顾性分析低钠血症的致病因素、转归及相关生化指标的变化,提出防治措施,以期能正确识别、处理低钠血症,提高低钠血症患者的生存率及治愈率,降低死亡率,缩短治疗时间。资料与方法:收集2012年6月~2013年12月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的低钠血症患者,共计398例,根据发生低钠血症时血清钠离子的水平分为轻度低钠血症(血Na+在130-134mmol/L)、中度低钠血症(血Na+在120~129mmol/L)、重度低钠血症(血Na+<120mmol/L)三组,收集临床资料:年龄、性别、病因、随机静脉血糖、血清钠离子、血清钾离子、血清氯离子、血清钙离子、血清磷离子、血尿素氮、血肌酐、血渗透压、血谷丙转氨酶、血谷草转氨酶、血γ-谷氨酰转移酶、血碱性磷酸酶、血总胆红素、血白蛋白,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在398例住院低钠血症患者中,以轻度低钠血症居多(200例,占50.25%),其次为中度低钠血症(164例,占41.21%),重度低钠血症所占比例最少(34例,占8.54%);(2)各组间年龄相比,重度组平均年龄最大,与轻、中度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组与轻度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与轻度组比较,中、重度组血C1-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组与中度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与轻度组比较,中度组及重度组血渗透压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组与中度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低钠血症的基础疾病以肺部疾病居多,为103例(占25.88%),其次为中枢神经系统疾病74例(占18.59%),恶性肿瘤56例(占14.07%),消化系统疾病53例(占13.32%);(6)各组间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低钠血症住院患者中以低渗性低钠血症最多(217例,占54.52%),在低渗性低钠血症中,以等容量型低钠血症最多(153例,占70.51%),等渗性低钠血症169例(占42.46%),高渗性低钠血症12例(占3.02%);(8)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发现,年龄、肾小球滤过率与血Na+呈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22、-0.13;P<0.05);血Cl-、血渗透压与血Na+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相关系数分别为0.67、0.70;P<0.05)。结论:(1)住院低钠血症患者的基础疾病中,以肺部疾病、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恶性肿瘤多见;(2)住院低钠血症患者中,以低渗性低钠血症最多见,在低渗性低钠血症中以等容量型低钠血症最多;(3)住院低钠血症患者中以老年人居多,年龄与血Na+水平负相关,且老年人病死率偏高。(4)低钠血症常伴有低氯血症,血Na+与血C1-水平正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