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银行间债券市场成立于1997年6月,经过20年的发展,银行间债券市场已成为我国债券市场的主体,其托管的债券规模占债券托管总量的90%以上,银行间债券市场在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优化社会融资结构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流动性是市场发展的基础,较高的流动性可以降低投资者的交易成本以及发行者的融资成本,促进债券交易的实现。目前,我国债券市场面对着多重压力,包括经济降杠杆、短期市场风险偏好回升、强监管等,债券市场流动性面对的不确定性加大。传统的VAR模型要求使用的数据频率全部相同,当出现频率不同的数据时只能将高频数据转换为低频数据,这一转换过程可能会使高频数据中隐含的信息丢失,从而影响模型的精确性及实证结果的可靠性。为此,论文使用混频向量自回归模型(MF-VAR),同时运用月度和周数据,分析了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流动性的影响因素。主要内容包括:首先,对有关债券市场流动性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梳理。关于债券市场流动性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市场流动性的定义及度量、债券市场流动性影响因素及提升我国债券市场流动性三个方面。其次,对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发展和流动性现状进行分析。银行间债券市场自成立之初就表现出较为强劲的发展势头,其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投资者数量不断增多、投资者类型越来越多样化。在货币政策收紧、监管趋严的背景下,银行间债券市场流动性亦表现出下降的趋势。最后,从宏观经济、货币政策和金融机构资金面三个层面分析了影响银行间债券市场流动性的因素,并运用MF-VAR模型对银行间债券市场流动性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流动性约束条件下宏观经济是决定银行间债券市场流动性的关键因素,货币政策及金融机构资金面变动对市场流动性的影响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