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卒中是一组发病率、致残率、致死率均高的疾病。无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卒中是疾病死亡的第三位原因,是人口严重残疾的第一位原因,大量的卒中后残疾存活患者给家庭、社会带来巨大经济和精神负担。因此积极寻找与卒中预后有关的因素并对其进行干预,进而改善预后,降低该病的致残率显得日益重要。本研究的目的为明确缺血性卒中急性期血浆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ApoB)水平及ApoA1/ApoB比值与短期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2005年8月24日至2007年4月25日期间连续入住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248例,全部经头颅CT或MRI明确诊断。入院当天由经统一培训的神经内科医师使用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和SSS量表(Scandinavia Stroke Scale)对患者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并填写卒中登记表,详尽纪录患者基线资料。在患者入院第2天,空腹12h以上,清晨取肘静脉血2ml,检测空腹血糖、ApoA1、ApoB、总胆固醇浓度,并同时检测患者肝肾功能。筛选与缺血性卒中预后可能相关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性别、梗塞类型、发病至就诊时间、早期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早期空腹血糖、入院时总胆固醇、入院时血浆ApoA1、ApoB浓度以及ApoA1/ApoB比值。在患者发病后一月时对患者进行随访,并记录Barthel指数、MRS评分。规定MRS<3或BI>60作为自理,MRS≥3或BI≤60作为依赖,统计分析使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患者248例,肝肾功能均在正常范围内。女性102例(41.1%),男性146例(58.9%),年龄范围:(23—93岁),平均年龄为62.46±12.71岁;发病至医院就诊时间范围:(0.1—360小时),中位数为:7.5小时;入院NIHSS范围:(1—56分),中位数:4分;入院后空腹血糖范围:(3.26—17.58mmol/L),总胆固醇范围:(2.38—11.95 mmol/L),平均总胆固醇:5.09±1.26mmol/L;APO A1范围:(0.20—2.30g/L),平均APO A1:1.04±0.29g/L;APOB范围:(0.40—2.40g/L),平均APOB:0.91±0.32g/L;ApoA1/ApoB比值范围:(0.21,5.50),中位数:1.17;OCSP分型TACI8例(3.2%),PACI72例(29.0%),LACI121例(48.8%),POCI47例(19.0%)。248例均完成发病后一月随访,MRS<3者171(69%)例,MRS≥3者77(31%)例,BI>60者172(30.4%)例,BI≤60者76(69.6%)例。其中死亡者7(2.8%)例(死亡者MRS=5且BI=0)。经Logistic回归分析得到ApoA1/ApoB比值与缺血性卒中一月MRS有统计学意义的相关性,P=0.042,OR=0.42,95%CI(0.182,0.969);与一月BI有统计学意义的相关性,P=0.046,OR=0.425,95%CI(0.184,0.983)。其它与缺血性卒中预后有关的变量有:年龄,入院NIHSS得分,以及OCSP分型。然而ApoA1,ApoB水平与一月卒中预后无相关。结论:1.急性期ApoA1/ApoB比值与急性缺血性卒中短期预后有相关性,提示较高的ApoA1/ApoB比值可能是一个新的急性缺血性卒中预后良好的预测因子。2.血浆ApoA1、ApoB水平与其预后未显示有相关性。3.限于病例数较少,尚需样本量更大、随访时间更长的研究进一步证实。